溪谷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栏观点

文章内容

里水篮球镇队谢杰良-里水篮球第一后卫

tamoadmin 2024-10-03
1.《道德经》|| 和光同尘2.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3.《山月记》读书笔记《道德经》|| 和光同尘和光同尘,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就感觉莫名的亲切。想象着,阳光透过

1.《道德经》|| 和光同尘

2.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

3.《山月记》读书笔记

《道德经》|| 和光同尘

里水篮球镇队谢杰良-里水篮球第一后卫

和光同尘,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就感觉莫名的亲切。想象着,阳光透过指缝,有细微的光影在其间浮动,神奇而动感。那画面在脑海中一直不去。

其时,并不知道它来自于《道德经》的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挫其锐”,就是挫去其锐气,避免锋芒毕露。道讲究的是无为而治,而锐气太盛易折身,如汉代名将韩信,功高盖主,就是不懂得藏拙,以致不得善终。

其实淬炼这一技艺,应该也有同样的功效。在淬炼的过程中,经过炉火的高温烧制,然后经过千锤百打把金属本身的杂质一点点清除出去,保留下最纯真的本质。用这最本质的东西去锻造成合适器物就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并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来。

“解其纷”,就是要解除其纷扰,要以全局观来看问题,不片面化。以无为的心态,疏散自己过多的欲望和化解别人的纷扰。其间即便是有功劳,也不居功。

有时候我觉得老年人的行为就非常能诠释这个观念。我们买的零食什么的,只要不放在眼前,她们多半就想不起来去吃。物品不放在眼前,她们也不记得去用。她们的眼光只专注于摆放在眼前的东西,而其他收起来的再多的物品,就不在感觉之内,因而不受那些物品的干扰了。

“和其光,同其尘。”就是要平和其光耀,混同其尘世。见到光亮时溶入光,见到尘土时混入尘。与周围融为一体,不特立独行,也就是说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个人光芒太盛的时候就难以与大家共处,也容易招致无妄之灾。有道的人总是会隐藏自己的光芒,和世俗人同处一处去。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这种状态了。众人独醉我独醒的状态,对于做事情来说是要不得的。

这种没有私心的人,才能让有能力者发挥其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对于不好的方面也能加以引导利用,使周围好坏各方面因素能综合融汇在一起,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与力量。和其光,同其尘,应该是对于有对立面的力量的最高应用原则了。

如果说在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所说的是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话,比如说父母子女为长者为尊者,他们与其它人的和谐关系,那么这和光同尘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先打磨自己,祛除内心的杂念,解除内心的纷扰,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于一体。

和光同尘的境界不光是指执政的人,也包括平时生活过程中的为人哲学,注重的是人们的自我修养。它要求人们要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自己同周围环境混合在一起,以开阔的心胸和无偏私的心情去对待一切。

《老子 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问道于老子时,闻说从者三千,老子有所不喜这浮夸作风,及见面一个恣意一个板正,故而学问外相对两厌。到孔子分别要走时,老子忍不住道,“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这是个有名的典故,“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就是要挫其锐,解其纷,而“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则是“和其光,同其尘”。意思就是说,我听说那些好的商人,把财物都要藏起来,表面看起来什么也没有。你的德行很高,看上去却有点愚蠢。把你的骄气去掉,减少过多的欲望,收敛你高贵的姿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你的名声都没有什么好处。”

**《大江大河》里水书记和小辉打球时曾经评论道,小辉太独太骄傲,所以根本不会打配合。他建议小辉把这种骄傲埋在心底,不要展露于外,更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工作往往就是在妥协和博弈当中完成的。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精髓。就像咱们打球,一支篮球队有5个人。你跑得又快,传球力量又大,谁能接得住你呀?你能力强,你可以打前锋,但是总要有人打后卫,总要有人给你传球吧。”

只能融于道中,融入尘中才能得到。那些能力出众者大多是孤独的,但是在做事业时是一个集体行为,这时就要放弃个人成就,来选择集体的成就。如果忘记了身后的人,他们将为此付出代价。孤独的光,惟有和光同尘,才能成就这浩瀚人生。

和光不污其体,同尘不渝其真 。就以周深的《和光同尘》来结束此文吧!

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

动作描写

走的动作

1、一九四九年九月底的一个夜晚,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港口,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快步踏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渡海轮船。当他穿过英伦少峡的迷雾,迎着海风走上甲板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脚步稳重、矫健;他每一步的跨度,总是零点八五米——这是他多年从事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考察养成的习惯。他平时迈开的每一步,实际就成了测量大地、计算岩层距离的尺子。

2、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3、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4、“铃铃”,下班了。我哥哥马上关上了机床,大步流星地奔到了水在头旁,霎时间,那双沾满油污的“黑手”变白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车棚,推出了“飞鸽”,左脚刚一蹬自行车的踏脚板,右大腿就跨过了座垫儿,屁股还没坐稳当,就“呼”地蹬起了车,“飞鸽”冲出厂门扬长而去。

跑的动作

1、小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

2、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3、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4、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手的动作

1、我刚打开课本,忽然看见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图画。“鹿,我最喜欢的梅花鹿,画下来。”我心里想着,打开画氏,拿起画笔,三下五除二就勾出了一只小鹿。可是,由于我没有细致观察,把鹿头画成小山羊的头了。之多不好看哪!擦掉重画,可又画得偏右了。我只好在纸的左边另画了一只鸭子在河里游水,又把鹿头“扭”了过来,让它看着鸭子。画好了一看,还真不错。

2、五年级时,我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拿起了蘸满黑汁的毛笔。按照辅导老师的指点:拿笔要把食指和中指贴在笔杆外边,无名提和小拇指贴在笔杆里头。我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了起来。一点,一横,一竖,一捺。可这哪里像字呀,分明是三岁的小孩胡乱画。一点,是一个浓浓的大墨团;一横,弯弯曲曲像一条小蛇;一竖,却像美术上的大象腿脚一样粗;一捺,更不像话,像一把早已被人丢弃的秃扫把。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哭笑不得。这几个笔画写得高低不齐,笔画也不匀称,更谈不上什么间架结构。可是辅导老师却说:“写得不错嘛!看来你很有培养前途,好好练,将来准能成材。”

3、只见一个男同学走上台来,不声不响地摊开一卷白纸,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略微沉思一下,龙飞凤舞地画起来。随着毛笔的不断泻染,画纸上出现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它昂首奋蹄,显示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4、讨厌的“臭大姐”,竟这样旁若无人,莫非想破坏我的实验?我伸出手指重重地弹了它一下。谁知没有弹开,却惹怒了这位“臭大姐”,它立刻放出一股臭味,熏得我赶忙捂着鼻子跑回屋。

5、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电视机在响着。爸爸忽然把紧抓着桌角的一挥。“叭”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碗、盘子、筷子都跳起了老高,桌角上那酒杯掉到了地上,摔破了。

6、一手把着小小的榛子,一手拿着那笨重的钳子,眼睛直直地望着榛子。钳子缓缓地落下,却常常砸到一边,不一会儿工夫,手被砸了几次。她的脸上现出痛楚的神情。

7、徐老师教我们语文。她每天都用那双灵巧的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着,我们不由得在笔记本上模仿着她的字写起来。

8、海涛找到了麻雀窝后,就把电筒往腰里一别,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吭哧吭哧地往上爬。爬到了麻雀窝前,他头一低,对我们说:“喂,看准了,准备接麻雀!”说完,就站在另一枝树杈上,直起身子。不料,头正好碰到麻雀窝,把麻雀们吓惊了。只听得窝里一阵蠕动声,接着,几只麻雀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海涛一急,伸手一抓,才抓得一只。他用手电筒往窝里一照,还剩下一只,大概因为挤不出来,叽叽喳喳地乱叫着。海涛伸手一捉,又得一只,他用塑料袋装好,朝下一扔,正好扔在小胖面前,小胖高兴地捡起来,把麻雀从袋里掏出来,看着麻雀扑腾着,扇着翅膀,他高兴地叫:“真好玩儿,真好玩儿……”

9、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婷婷也蹲下来看。我慢慢松开手,哎,我手里攥着的只是那棵蚂蚱趴过的草。“怎么回事,我明明看见这趴在这里么。”表妹说:“蚂蚱蹦了出去,你没注意罢了,那不,它在那儿。”我顺着表妹手指的方向看去,蚂蚱果然在那儿。我又跑过去一扣,嘿,又跑了。我环视着草丛,啊,这竟然躲在我的脚底下。我盯着它,轻轻地蹲下来,两手在离蚂蚱大约10厘米高的位置,猛地一扣,“抓住了,抓住了!”我高兴极了,表妹也兴奋地围着我跳。

10、明明哼着歌,走在田野上。忽然,传来一阵“咕咕”的叫声。明明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小杜鹃正在地毯似的草地上跳着。明明高兴极了,他屏住气,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向小杜鹃靠近。他把两只手拢成半圆形,一下扑过去!明明捉住了这只小杜鹃。啊!这只小杜鹃真好看,虽然羽毛还没长成,但珍珠般的眼睛却透着机灵。明明爱抚地摸着小杜鹃柔软的羽毛。

11、我十分小心地把两只手弯成弧形,然后对准蝈蝈一扣。可蝈蝈非常灵敏,一下子就蹦到了地上,我又用手一扣,不但没扣着,反被蝈蝈狠狠地咬了一口。我“急中生智”把帽子从头上抓了下来,然后小心翼民办地对着地上的蝈蝈扣了下去……

12、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13、我听了这话很不服气,也学他那样朝树上爬,没想到我们女孩子的体力不行,才爬了一尺多,手一松,脚一滑,“扑通”一声就溜下来。但是,我并没泄气,而是又想到了比爬树摘枇杷更巧妙的办法:我让林林丽丽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又让小红回家拿来木杈,我把木杈绑在竹竿上,用手举起只在枇杷的枝上一拧,只听到“”一声,一串枇杷就落下来了。我把枇杷分给几个小妹妹,她们边吃边笑,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14、三爷真不愧为种瓜能手。你看他不紧不慢地在瓜地里穿梭,挑着好瓜,瞧,他用手轻轻托起一个黄绿相间的大西瓜,用手拍了拍,又用指肚摸了摸,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有节奏的敲着,瓜便发出“嘭嘭”的声音。他满意的点点头,用手一掐瓜柄,瓜便离蔓到手了。他把瓜放到了筐里。他脸上带着笑容,微微张开的口里露出不齐全的牙齿。接着,又挑起别的瓜来。

15、每逢星期日上午,从我家的窗户里,总要传出阵阵优美的小提琴乐曲声。这旋律,时而铿锵高昂,时而优美抒情;时而像百鸟在合唱,时而像松涛在怒吼。云不飘了。小鸟不飞了。白猫不玩了,伙伴们不做游戏了,都在静静地听我拉琴。我一边拉,一边遐想着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当我长大时,每逢从银燕驾驶舱归来,拉一段小提琴,真是莫大的乐趣啊!

16、不错,槐花很香。花开得最旺时,也正是花最香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村的小伙伴差不多都去摘槐树花吃。男孩子像猴一样爬上树吃个痛快,而我们女孩子不会爬树,就只得摘一些矮小的槐树上的花。只听一声叫:“我找到小槐树了!”大家先围上去用鼻子闻闻树上的花,再用手摸摸,最后才小心翼翼地摘下两三朵放在嘴里嚼着。一股清香的甜意涌遍全身。有的女孩子还摘下一串戴在头上,核花的清香熏香了她们的发辫。

17、我来到一个大莲蓬前,停下来,抓住莲蓬就拔,谁知莲柄上长满了小刺儿,一用力,手生疼生疼,手心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红印。我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拔不出来。我急中生智,抓起蚌壳将锋利的边缘对准叶柄“咯吱咯吱”磨了起来。不一会儿,那莲蓬被我们钜了下来。我捧着这胜利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18、我把爷爷头梳理了一遍,学着妈妈梳头的样子,用木梳在爷爷头上划来划去,挑出了一条弯弯的头路就给爷爷扎起辫子来。爷爷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扎着头发觉得爷爷真可爱。我小心翼翼的扎呀扎,不知怎的拉痛了爷爷的头发,爷爷叫了起来,我哄着:“好爷爷忍一忍,就梳好了。”爷爷真的忍着由我摆布。爷爷的朝天辫终于扎好了,鲜红的头绳绕得紧紧的,发辫从头顶弯弯的翘着,真像戏台上的丑角儿,有趣极了。

19、小英吃过早饭以后,拿着一个水杯,来到院子里的水池前。她拧开自来水龙头,接了一杯清水。然后,她含一口水,紧紧闭住嘴唇,扬起头,咕噜咕噜地漱着口。

19、我坐了这么久,理发师怎么还不动手开始剪发呢?只见她一会儿拿剪刀,一会儿放瓶子和发梳,一会儿又从不同的角度了看我的发型,忙得很哪!他根本不像一位理发师,倒像一位的大艺术家正准备雕刻什么杰作。唉!闷得要命,我的视线已不在注意那位忙得起劲的理发师,而是移向那窗外的景物。

20、这学期开学不久,妈妈对我说:“金石,你已经读二年级了,又长高了,我再给你织一件毛衣。”我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说:“妈妈,您真好。”我妈妈每天下班回来,做完其他的家务活后,就开始给我织毛衣。我看见她右手拿着针,不停地向前锥、向左拨,把左手针上的线全挑到右手的针上,动作快得无法形容。不一会儿,左手的针空了,妈妈又把空针换到右手上继续织,只见线团慢慢在变小,一个用完了又换一个。

21、过了几天,我发现婆婆天天都在一针一线地缝着一双棉鞋。她戴着老花镜,右手捏着针,左手牵麻绳,遇劲地纳着厚厚的鞋底。虽然家里的门窗关得严严的,我还是觉得冷极了。手放在兜里,不愿拿出来。婆婆却仍然一针一一地仔细缝着,她缝几针搓搓手,把手放在嘴边哈口气,暖和暖和又缝。

22、泡了一会儿,妈妈就开始给我搓。她先给我轻轻地搓脖子、胳膊,然后搓后背、前胸、腿……妈妈搓得很认真,一点儿泥也不放过。开始盆里水是清清的,一会儿渐渐地变浑了,最后连盆底也看不清了。全身上下都洗完了,妈妈又用半盆干净的水给我冲了一遍。

身子动作

1、“哄”地一声,3个车门一瞬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吵吵嚷嚷,推推搡搡,乱成一片。我也被糊里湖涂地挤在当中,只觉得呼吸困难,身不由己,有个小伙子先行一步,身子已挤进去一半。

2、妈妈说:“来,我背你。”不由分说就背起了我。我趴在她的背上觉得又温暖,又舒服。妈妈弯着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开始喘粗气,头上热气腾腾的。

3、文丽把脚使劲往雪地上一蹬,她那一头就翘在空中,我借助惯力,曲着双腿,往下一压,我这一头就伏下来。

4、我下班回来经过三楼时,看到一个黑影闪过,楼道里没有灯,看不清楚。只见那黑影闪到王爷爷家门口,把一件东西放在门前,嗬,原来是个小孩!我真想一把抓住那个人,可他身子一闪,从我背后溜了。

5、她一看到洗衣台,两三下就爬了上去,得意地对我说:“你来背我吧!”我刚走到她身边,她一下扑在我怀里,我被扑得退了几步,差一点摔在地上,可她还吊在我的脖子上笑。

6、红灯拦路,车嘎地一个急停,车上的人们一齐倾向前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旅行包,臂弯里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由于抽不出手来扶住,踉踉跄跄地跌向一个售票员身边。

7、她的身子摇得很厉害,几乎无法站稳。忽然,她重重地栽了下去,倒在花草丛里,手刺划破了一条口子,鲜血流了下来。

8、小辰穿着一双钉子鞋,在离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

9、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10、满喜哥甩掉凉鞋,手脚麻利地攀上一棵大杏树,他那动作活像个猴子,几下就爬上去了,坐在树杈上向我们招手,可那小胖子,不知是太胖还是咋的,就是爬不上去,几个人好不容易把他推上去,刚爬到半腰,他手一松,“叭”,像个肉球,着着实实地摔在地上。

11、每天一有空闲,爸爸便让我教他转呼啦圈。我拿着圈给他反复做示范,身子前后摆动,一边扭,一边说:“喏,就像跳舞一样,腰要扭活,臀部摇摆均匀,尽量使身体转动的频率跟圈转动的频率一致,圈就不会掉下来。”

爸爸学我的样子扭了起来,样子难看不说,还不得法。我越看越不对头,一着急便决定用笨办法教。我用手抱住他的腰,像推磨一样摇。摇着摇着,我也不由得扭了起来,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的合作,累得我们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浑身上下湿淋淋、汗渍渍的。

你别说,这办法真有效,爸爸居然也能晃晃悠悠地转圈了。我在一边“训导”:“快找感觉,找到感觉就学会了。”只见爸爸一面转达着,一面半眯眼睛,嘴一咧一咧,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像真的在寻找感觉……

12、门开了,爸爸趔趄着跨进来,扬着手中的瓶子说:“我——打了——一年煤油。”妈妈接过瓶子一看,瓶里只有一少半煤油了。爸爸头重脚轻,东摇西晃,酒气扑人。我和妈妈扶他,他推开我们,一步三晃,去给牲口添草。爸爸到了牲口圈,抱着驴脖子,哼哼呀地不知唱些什么。

13、小小还不会说话,我们给他买了一串气球挂在屋里,气球不停地飘动,他就冲着气球“啊、啊”地叫,还不时蹬动着两条粗粗的小腿。过了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了。小小吓了一跳,身子往后一仰,一个跟头栽了个四脚朝天,还一个劲儿地乱叫,样子十分紧张,可见把他吓得够呛。毛毛姨赶快把他抱起来,他吓得把屎拉在了毛毛姨的裤子上。

14、随着乐曲的明快节奏,红丝绒幕布升起来了。五光十色的灯光在舞台上左旋右转,忽明忽暗。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奶奶轻松自如地出现在舞台上。她身着印度绸褂,满面春风,只见老奶奶伸出左手向上举起又落下,又伸出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双脚不停地踏地。一会儿做个“对佛掌”的姿势,一会儿又做个“乌龟伸脖”的姿势,真够劲!她一个“请”的动作,竟请出来了4位老奶奶。她们一会儿变成一行,一会儿变成两行,优美的“八步舞”跳得好极了。

15、爸爸帮助我穿上旱冰鞋,扶我站了起来。我勉虽站稳,刚要向前迈步,后边那条腿就像有人拽了一下似的,猛地一滑,来了个“大劈叉”。我赶紧双手扶地,才没摔倒,吓得我心里冬冬直跳。爸爸把我拉起来。这回我可紧张了,小心地向前移动,生怕再往后滑去,谁知双腿又一下子向前滑去,重重地摔了个“屁股蹲”。唉!学滑旱冰真不容易啊!

听的动作

1、她的琴声是那么悠扬,动听,琴一响,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乐声中了。我被这美妙、悦耳的音乐陶醉了。那乐曲,一会儿雄壮、有力,使我的心激荡跳跃;一会儿抒情、温柔,令人神往,我完全“醉”了。

2、我光着脚丫,踩着海水,注视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听着哗哗的响声,那声音好像高超演奏家的激越的钢琴曲,又像歌唱家的雄浑的进行曲,那声音使胸膛激荡,热血奔涌,啊,我多么愿意聆听大海老人的谆谆教诲啊!

3、“A、B、C……”老师用流利的英语念着,声音那么纯正,那么悦耳,大家洗耳恭听。老师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我仔细地听着老师念的每一个单词、每句英语,觉得那么顺耳,那么亲切、动听。

4、小雨走在小路上,蹦着,跳着。忽然,从路旁草丛传来蝈蝈的鸣叫声,清脆、响亮。小雨觉得好玩,便停了下来,侧耳细听,那“蝈蝈”的声音好像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一时难辨清楚,小雨急得抓耳挠腮。

5、录音机里传出杨钰莹柔美、甜润的歌声,娇娇坐在沙发上细心地听着,她一动不动,边听边想,听得心驰神往,简直入了迷。

6、他瞪圆了眼睛,两只耳朵支楞起来了,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细小的声音。

7、老师正专注地唱着,她的歌声真美,小朋友没有一个不认真听的。

8、听着老师这亲切的话语,就像听了柔怀蜜意的歌唱,又像久旱的禾苗适了甘露,心里舒坦极了。

9、那亲切、柔和的话语,听了那么舒坦,如同坐在剧场,听柔情蜜意的歌唱。

10、那声音又细又尖,好像从远处传来,打着嘟噜,好像微弱的电铃声,时断时续的。

11、晚上,听蛐蛐叫,那声音又清脆又有点刺耳,它藏在哪里叫呢?

12、爸爸讲着小年写作文的故事,小强细心地听着,简直入迷了。

13、弟弟最喜欢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每逢“星星火炬”节目播送孙爷爷讲故事时,他就把半导体收音机往自己跟前一抢,歪着头,耳朵贴着收音机喇叭边,津津有味地听起来,一会儿瞪大了眼睛,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张大的嘴,口水都流出来了,他却似乎不知道,简直是听入迷了,如果有可能,他真能钻到收音机里面去。

看的动作

1、半夜三更的,刘爷爷手忙脚乱地把他家的电视机调到了最大音量。顿时,全院响起了振奋人心的奥运会会歌。看到中国运动员入场时,刘爷爷兴奋得挥舞着烟袋,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上的中国健儿,高兴得眉飞色舞,随手把烟袋往床上一扔,两手一拍大腿,由衷地赞道:“棒!精神!还是中国运动员精神!”

2、抬眼看那青年,他正向我走来……我怔怔地站在那里,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心潮骤起。

3、那人走后,我注视着爸爸,搂住他的脖子说:“爸爸,你真好,乐意帮助别人,又不收人家的东西。”爸爸默默无言,只是望着我微笑着。

我凝视着:厨房内昏黄的灯光下妈妈那劳累不休的身影,她正弯着腰,用她那长满老茧的手,蘸着冰冷的肥皂水,吃力地刷着炉台……我的眼睛潮湿了。

4、我定睛一看,贺卡上一行工整而秀气的钢笔字展现在我的眼前。

5、一只大鸟匆匆飞来了,我赶忙躲到树后,静静地窥视着。鸟妈妈用嘴梳理小鸟身上的羽毛,像我们的妈妈抚爱我们一样。

6、每天夜晚,我都出神地凝望着镶嵌在夜幕上的星星。它们像无数闪亮的眼睛,带着深深的祝福温和地注视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眨动,都犹如赐与我的一份祝福的厚礼。每天夜晚,它们都是这样,陪伴我走进梦乡。

7、小朋友长时间仰望着天空,和平鸽迎着阳光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五颜六色的气球系着红色飘带,冉冉升腾,将蓝天打扮得绚丽多彩。气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像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大家依然仰望着,真想一眼望穿那无边的天空……

8、那天晚上,月儿多么圆多么亮啊!像个银盘子悬挂在蓝蓝的天空。清幽幽的月光给人间大地镀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我们是在做梦吗?还是进入了美丽的月宫?我听说,月宫有桂花酒,我们的圆桌上就摆着一大瓶;但月宫里是没有妈妈的,而我们的月宫是有的。看看我们这圆桌上,摆着香喷喷的麻油鸡、圆鼓鼓的面筋嵌肉、红油油的葱烤鲫鱼、青鲜鲜的油菜炒腐竹,一大碗鸡杂冬瓜汤煮蛋饺……还有好多好多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就连爸爸从前每顿饭心备的一小盘花生米,也依然如旧。

《山月记》读书笔记

鲁迅曾经说过,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被前人做完了。那作为后续的作者,我们在想去创作故事,我们的动力是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还能够找到好的故事契机呢?

中岛敦其实就发现了,原来在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优秀的故事,而且里面除了大放异彩的主人公,还有一些小人物,他们的故事并没有人去写。他们身上好像是可以去做文章的。

所以,这个短片小说集里面就汇聚了非常多这样的角色。比方说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大家都觉得很厉害,可是大家对沙悟净这个角色有什么印象呢?我们无非是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好像就是这个印象。但是,沙悟净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深挖的地方呢?你想不到。

但是中岛敦在这里面花了非常大的篇幅,描绘了沙悟净其实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他好像是一个哲学家一样。他会想什么存在主义、享乐主义,他会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等等。所以,他发现在小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好好的去剖析一下。这就是一个由头了。

可以说在《山月记》当中的几乎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中国的经典故事当中找到源头。比方说作为书名的《山月记》,它是来自唐人笔记小说叫做《人虎传》。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叫做李征,非常年轻的时候少年及第当官了。可是他发现在官场当中,每天就是跟朋友们喝喝酒、聊聊天,包括他真正做政务也很少很少。他觉得他的才华都浪费掉了,所以有一天他决定把门关起来,不再和那些当官的人来往了,辞官回了家。可是他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钱了。怎么办呢,于是找朝廷问了一个小官当。他就被派去了外地,做一个小官。在他当小官的过程中,有一天晚上出差,他突然觉得自己这么一个人才,居然屈才来做这些事情,真的是琐事限制我的发挥,但我是一个写诗能手啊。当他开始有这些想法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山林间奔跑。奔跑的过程当中,他发现自己的手不对了,长出了毛。发现自己脸也不对了,慢慢慢慢变成了一只老虎。所以他就由人变成了虎。又过了一段时间,在这个山上,有一个当官的要路过,他叫袁傪。袁傪原来和李征是好朋友。这时候有人就跟袁傪说,现在天色还比较黑,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上山,有可能会被猛虎吃掉,最近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袁傪说,我是天子手下当官的,而且手下这么多人马,我会怕一只老虎吗!所以他就上了山,但是上山之后他吓了,因为突然一个老虎就出现在他面前,他想“我命休矣”。但是,没有想到那个老虎掉头就走,他想这只老虎怎么这么奇怪呢?这只老虎怎么放过我了?突然他就想到,刚刚老虎的那声咆哮,怎么那么像我失踪的一个朋友李征啊?于是袁傪就说,你是不是陇西人叫李征啊?过了一会那个老虎说:对,就是我。然后两个人居然就开始聊天了。然后聊天的过程当中,李征说,因为我当年如何如何,所以莫名其妙变成一只老虎。接着他说,袁傪大人,我跟你是好朋友对不对,你既然跟我碰到了,我有几件事情想托你帮我做。第一件事,我一直希望让世人记住我的诗才。所以我有几首诗背下来,你让旁边的人记一记,回去就说这是李征的诗,请大家记住他。其次,我的老婆家人,因为我变成老虎了,没有钱,所以能不能帮忙照顾她们。袁傪都答应了下来,答应帮这个忙了。之后,李征又说,我为什么会变成老虎呢?我有一些愿原因要剖析一下——“我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懦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个人的性情而已“。在这样一番自我剖析之后,袁傪就知道了这个中原因,你既觉得自己诗才在官场得不到发挥,但是你如果真的要去写诗的话,你又没有这个才能,所以就变成人和兽中间这个状态。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说,其实人不可怕,虫也不可怕,人虫之间的结合体才可怕。其实李征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可是,当李征把自己所有的诗文全部都告诉袁傪后,袁傪说,这个诗里面确实很有才华,可是缺一点什么东西。到底缺什么呢?作者在里面并没有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就是李征孩子袁傪,我现在还能够有一点人性,还能认得出你,但如果你办完事回来了,不要从这条路上走,我很怕自己到时候就认不出你,把你给吃掉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看完这个故事后,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身,是不是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总是觉得这个世道不公平,生不逢时,才能没有办法去施展。但其实,有没有可能你就跟李征一样,其实是你自己不行,又不敢放弃,最后使得自己变成老虎呢!所以这个就变成了名篇。

《山月记》是收录在日本的一些教材当中的。收录在教材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岛敦在写作的时候用了非常多的古代汉语的东西。很多的日本学校觉得,如果你阅读中岛敦的东西,对于你的汉文修养是大大有好处的。而中国其实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就好像咱们中国人必须要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道理。其次,就是因为这可以帮助很多日本的年轻人认识自己,我到底是怎么样的材料,我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不应该每天总是在网上嚷嚷,说自己太可怜了。

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写在1942年,而被收录在日本课本当中时,已经是日本战后了。如果一个人,他总觉得自己有才华又得不到施展,就会变成老虎。那一个国家呢?日本是不是也是这样。明明这个国家本身明治维新之后可以发展的很好,但是它非要脱亚入欧,非要去侵略满洲,非要去侵略中国。最后怎么样呢?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自我反省的东西。在李征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其实中岛敦发挥了很多,大家都觉得这个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这本书中的第一篇文章。

《山月记》写的非常优秀,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它的故事底本《人虎传》,就会发现,中岛敦其实什么都没有做,他仅仅是翻译了而已,他把文言文翻译成了日语。我们会觉得当作家也太简单了吧,只就是很多人对中岛敦的一些批评。

但是,在这本书当中,有一篇叫做《牛人》的文章,它是从《左传》当中出来的故事。《左传》原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它说在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做叔孙豹,他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子叫做竖牛。他知道竖牛存在之后就把他接回了家里。最后这个竖牛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弟弟全部干掉,把自己的父亲活活饿。在《左传》当中,原本是为了批评这个人不知道孝顺,不知道纲常理德。可是在中岛敦的故事当中,他说,叔孙豹年轻的时候逃亡,在一个村子里面和一个女的结合了,有了一个私生子。然后他把这个女的跟这个儿子都忘记了。回到自己家里面之后,睡觉时做梦,梦到自己家的房顶开始坍塌,这时候有一个人,他长了一个牛脸,浑身漆黑,就好像一个柱子一样把房顶又托了回去。他就觉得这个人是家里面的福星。后来有一天,他得知自己有一个儿子,叫做竖牛,看了之后觉得就是梦里那个又黑又像牛的人,所以赶快把他接了回来。因为那个梦,他对这个儿子非常非常的上心,把他当成自己的秘书、大管家,自己吃什么饭全部都是竖牛来管。于是,竖牛就利用一些办法,说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怎么怎么样不行,弟弟怎么怎么样,用挑拨离间的方式,把哥哥和弟弟全部除掉了。最后,在叔孙豹身边就只有一个可信赖的人,就是竖牛。然后竖牛觉得叔孙豹以前对不起他,于是就不给叔孙豹吃饭。叔孙豹说,我好饿啊,给我吃点饭。但是他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后来有人来到了他身边,叔孙豹就赶紧说,这个竖牛不给他吃饭,怎么怎么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叔孙豹和竖牛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就觉得是叔孙豹生病了,神志不清,于是没有人怀疑竖牛。最后,叔孙豹就被活活饿了。

故事的结局就是这样,中岛敦在这个版本中,并没有看到对竖牛的批判。他只是用同样的故事,但是不一样的角度切入。所以中岛敦其实是在《牛人》这个故事当中,加入了自己非常多的思考的。比如,有没有宿命论的存在,有没有人因为自己做梦,就对什么东西非常痴迷,导致了非常大的灾祸。所以这就是在小的故事当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中岛敦的作用就是在这个地方。

《山月记》里面还讲到了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李陵》这个故事中,讲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他有一天跟汉武帝说,你给我五千个人,我一定能够把匈奴剿灭。汉武帝是那种非常好大喜功的人,于是就把李陵派去打仗了。但是李陵领着五千个人深入漠北之后发现,怎么碰到的是他们的主力部队。于是在一番激战之后,被匈奴人给抓了起开。被匈奴人抓起来之后,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觉得李陵吹牛五千人可以把他们给浇剿灭,现在了这么多人,自己又被抓了俘虏,于是,要把李陵全家都杀掉。这个时候整个朝廷都说,李陵该杀,是他好大喜功,是他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就是司马迁。他说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忠心耿耿,他好好去打仗,只不过是打输了而已,再怎么说也应该是一个忠义烈士,怎么可以因此惩罚他呢。 这话触怒了汉武帝,于是就对司马迁处以宫刑。于是司马迁在42岁的时候就被抓起来处以宫刑了。但是司马迁一直记着一个事情,他父亲想写一部历史,他把资料都收集完了,但是他在收集完资料之后就去世了。这个任务留到我的身上,我现在难道可以因为被处以宫刑就自杀吗。我应该忍受着这个羞辱继续把历史写下去。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这是司马迁的故事。

再说回李陵,他被匈奴人抓起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一定不可以跟汉人作对。于是被匈奴人抓了之后,他就说你们跟汉人打任何的仗,我都不参与。但是有一天,汉武帝发现自己跟匈奴打仗输了,打听了之后说是匈奴有一个姓李的将军在出谋划策,于是输了。汉武帝就非要杀李陵全家。李陵全家就真的被干掉了。李陵得知这个消息之久,心灰意冷。他想,既然你这样对待我,我就投诚匈奴了。

再后来,事情有了转机。中岛敦在前面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在告诉我们,李陵这个人变成汉奸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物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在小学都已经学过。苏武持节云中,哪怕被流放到贝加尔湖的那个位置,离长安非常非常的远,但是他十几年一直没有变心,就在那边好好放羊,一直心里想的汉武帝。有一天李陵知道,我们有一个使臣叫苏武被抓起来,但是他一直没有投诚,一直在那边生活。于是他心里起了一些变化,他不敢去见苏武。他本来的任务是说服苏武,让他也投降我们匈奴。但是在见到苏武之后,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就是李陵的故事。最后,汉武帝去世,新的皇帝刘弗陵上来,他希望跟匈奴去建交,所以把所有的俘虏都回汉朝吧。苏武当然被接回去了,所以我们说苏武是一个民族英雄,他很有气节的。但是李陵一直没有回来,在历史中他确实没有回来。因此很多人对李陵的印象就是,作为李广的孙子,大英雄的孙子,怎么当了汉奸,太丢人了。可是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会对他产生一种深深的同情。

这就是在《李陵》这个故事当中出现了三个人物。首先我们会知道李陵为什么会叛变?我们大概会理解了他,但是他那种羞愧感,在见到苏武之后,什么话都说不出,我们也是应该可以感知到的。苏武尽管说他的篇幅比较少,但是是一个让人敬重的人物。而第三个人物司马迁更值得我们思考。司马迁好像除了为李陵进言,然后写了《史记》之外,没有任何可以说的地方。但是在这本书当中,写了很对司马迁的内心独白。司马迁想,我要写怎样的一个历史,他就想到孔子说的“述而不作”,一个历史我就把它讲出来,但是我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于是他就开始写,但是写完了先秦的历史之后,越来越接近本朝了,他就有一些思想的动摇了。比如项羽和刘邦,比如汉武帝这边的故事应该怎么写。特别是写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在他写到这样的情节时,他觉得自己好像感情用多了。项羽这个人他是一个失败者,我怎么可以去赞扬他呢。于是,中岛敦写,司马迁先把那段给删掉后,他觉得这就是历史了,可是看来看去怎么项羽和刘邦一样,刘邦和秦始皇一样,秦始皇又和周武王一样,历史上的每个人物都一模一样啊。我这些文字一旦删掉之后,它们就失去了生命。于是司马迁又把删掉的文字重新再写上去,他觉得熠熠生辉了。可是,他写历史的时候又想到,我应该述而不作,这是不是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了呢。于是,在一番纠结之后,他给了自己一个解释,他说述而不作的意思是,历史上的项羽就应该是活的,我就应该把它写活。不要因为种种原因,而把个人色彩去掉,这不是历史。

于是,我们就想,在写李陵这个故事的时候,苏武很重要,必须要出现。但是司马迁为什么要出现?其实,司马迁这个人物的出现,一定是意有所指的,也就是中岛敦自己。中岛敦其实也是在写历史,他是在古代的故事当中挖掘出新意了。我们可能会说《牛人》不是这样的,他就是一个犯上作乱的人,你要给他翻案吗,中国的三纲五常不重要吗,中国的传统文化不重要吗。不是的。一个人应该是有自己心路历程的,中岛敦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所以我们看到他后期的故事,其实是情感非常丰沛的。包括《山月记》这个故事也是这样的。

我在看到《山月记》中李征自述的那段话时,我自己居然哭了,因为我发现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在整本书当中,情感是非常非常炙烈的。

所以,如果是我们自己,要去创造故事的时候,能不能找到这些小人物呢。在中国古代有《三言二拍》,有《聊斋志异》,有《搜神记》等等等等,那么多所谓的边角料其实都可以拿出来变成一个宏大的叙事。所以古代的故事还有的写吗,传统都是糟粕吗,糟粕有没有可能变成黄金呢?

很多的文学评论者说中岛敦这个故事里面,命运意识非常强,个人意识非常的强烈,包括他的写作手法和芥川龙之介非常的相似。我们抛开这些文学评论不说,光是他古为今用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一下呢。

以上文字收录于b站up主“书房连着厨房”的读书视频,其实我对里面讲沙悟净的两则故事更有深刻的感受。

悟净评判悟空说,“他以自己的能力为标准来要求别人,别人达不到他的标准就会火冒三丈,简直叫人无法忍受。当然也可以说,他自己没觉得自己的才能是非凡的。他心眼不坏,并非有意为难别人。这一点我们也十分清楚。他只是搞不懂弱者的能力何至于如此低下,故而对于弱者的狐疑、犹豫、不安等毫无同情之心,最后便因焦躁难耐而大光其火。只要不因我们的无能而惹他生气,他其实是个十分善良、十分孩子气的家伙”。

当时我因为工作上锋芒毕露的行为,和别人发生了很多冲突,遭到了很多质疑和委屈。我在情绪极度低落,极度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的时候,看到《山月记》这本书里悟净的这段话,重新自己冷静下来反思自己,这段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让我觉得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很差劲的人,只是不懂得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再后来,我看到了《大江大河》里水书记对宋运辉说的,“你不是太独,你是太傲,你的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骄傲,而是因为自己太聪明,太优秀,从内心深处产生的那种傲慢。这种傲,是改不了的。不过,你也不用太灰心,傲,也是一个人的本钱,是你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但是,这种傲,你要深深的藏在内心深处,不要拿出来给别人看,更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现代工业讲究的,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社会协作,管理别人也是一种协作。你要同别人协作,就要充分了解别人的特征,社会是由大众构成的。可能,有的人不如你优秀,有的人,不像你这么上进好强,但是你又离不开他们。你要同他们协作,就要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别人能够跟得上你。工作,往往就是在妥协和博弈当中完成的,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精髓。就像打球一样,一只篮球队有五个人,你跑得又快,传球力量又大,谁能接得住你啊。你能力强,可以去打前锋,但是,总要有人打后卫,总要有人给你传球吧”。

其实我也是就在刚刚,才明白这些道理。

今年的自己,做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