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栏观点

文章内容

意大利西蒙记最新视频_意大利西蒙记

tamoadmin 2024-06-30
1.彭格列“罪”的介绍“罪”2.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3.塔罗牌到底是从哪传出来的....?爱的感悟——读《爱的教育》有感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

1.彭格列“罪”的介绍“罪”

2.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

3.塔罗牌到底是从哪传出来的....?

意大利西蒙记最新视频_意大利西蒙记

爱的感悟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穷人》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引导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知道邻居西蒙死了,不顾自己生活艰难,主动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了《穷人》一文之后,我真觉得良心有愧。就说前天上美术课的事吧。上美术课时,老师要求我们用水彩笔,把自己的画涂上颜色。班上只有我和另几位同学有水彩笔,那几位同学的水彩笔都被同学们借得差不多了,我的水彩笔还没有人来借。突然,我的同桌祝四海说:“易成安,把你的水彩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我故意从笔盒里找出一支彩水不足的水彩笔给祝四海看,并说:“你看,彩水只有一点点了,待会儿,我自己还得用呢!”祝四海听了我的话,失望地转过脸去了。其实,我还有一瓶这样的水彩,我只不过舍不得给别人用罢了。

同学没有水彩笔用时,我非但不主动拿出来,而且,当别人找我借时,我还舍不得给别人用。学了《穷人》一文,我觉得非常惭愧。。我借给祝四海水彩笔用,与桑娜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相比,真是西瓜对芝麻。桑娜在自己家境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两个孤儿,我借给祝四海水彩笔用,却是举手之劳,但我就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就那么舍不得。

学了《穷人》一文,我懂得了做人应像《穷人》一文中的桑娜那样,具备救人之难的善良品质,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既帮助别人度过了难关,又养成了自己助人为乐的品质。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桑娜那样的善良品质,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风气才会更美好

穷人》读后感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主要讲的是:渔夫一家十分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当渔夫妻子看到邻居西蒙病死了,身旁还有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这幅凄惨而感人的画面时,就毫不犹豫自家的困难,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渔夫与桑娜坚定信念,无论再苦也要把这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桑娜的一句话:它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看到两个可怜的小孩没母亲的抚养时,宁愿自己挨苦挨饿,也不可让西蒙的两个孤儿饿死,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桑那善良的本性。渔夫的一句话使我分外感动:"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是那么坚定,虽然渔夫考虑过自己的日子,但也执意要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敢于面对的品质。虽然这些话只是由几个简简单单的字词组成的,但却能体现他们的善良本性。

穷人拥有无私的爱,温暖的家,善良的心,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让世界更美好!

我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有仁爱的精神。仁爱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如果能够仁爱,自然也就容易具备他的德行,大则能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小则能够爱人助人,同情穷苦的人。仁爱可以说是各种德行的综合。一个人必须具有很多的德行。

如果你遇到穷人,那应该给他们,你可曾想过他们的感受吗?他们可能忍受饥寒,也可能会冻死或饿死。如果我们给他们钱,他们会保佑我们。这种感觉很好。

我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在等着我们去解决,有很多人在等着我们却关心。我现在感到无话可说了。但是还有一句最珍贵的,“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彭格列“罪”的介绍“罪”

医院骑士团,俗称马耳他骑士团,全名是耶路撒冷圣若翰医院独立国军事修会,又称罗得圣若翰医院独立军事修会及马耳他骑士会。

从他那长而拗口又几经更迭的名字中,也颇能看出几分历史的悠久及在往昔岁月中其所辖的领地,他是由一名意大利籍的本笃会士于1048年在耶路撒冷的一家收容所医院内创立的,因奉洗者若翰为主保圣人(与天主教有关的每一个团体都有主保圣人,比如中国教会的主保就是耶稣的养父大圣若瑟),故称耶路撒冷圣若翰骑士团,平时为伤患者及病人服务,加入者除须像其他修会的会士一样在天主台前发“听命,贞洁,神贫”三愿之外,并号召用铁血保卫圣地。

1120年改为修会,尽管他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俗人宗教修会,但其仍是西方世界公认为仅次于本笃会和奥古斯丁会的大修会,中世纪时,其领土非常辽阔,最盛时包括罗得岛,塞普路斯和马耳他岛,他也是最早脱离当地主教管辖而直接隶属于教皇的宗教修会之一。1189年圣地失陷后,总部迁至塞普路斯,后又迁到罗得岛。1789迁至马耳他,自此之后改称马耳他骑士会。

最后迁至罗马,改为现在的名字。今天,这个骑士团的总部设在罗马城内紧靠斯帕尼亚广场的孔多迪大街,其总团长弗拉安杰洛?德莫亚那。迪科罗尼亚则住在阿文迪拉街骑士广场的一幢别墅内。目前,这个世界仅存的骑士团国家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最新统计表明,承认他的国家已达近五十个。

在中世纪,骑士团的工作中心是照顾病人,在佛罗仑萨?南丁格尔创立近代护理制度的前几个世纪,骑士团的医院病房内都挂著“病人至上”的标语。记得在图书馆里看过一本书,上面曾有这样的记载,在骑士团的医院内,病房都很匀称,宽敞,通风。病床上铺著细麻布,病人用银盘子吃著鸡肉,而骑士们自己则在一间有点恶臭的狭小房子里吃山羊肉,用的是锡铝合金制的盘子。虽然听起来有点窝囊,但救死扶伤同情弱者,难道不应该为骑士们奉为与热血尚武一样重要的信条吗?

现在的骑士团,依然通过展开扎扎实实的活动去影响世界。他们的活动包括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地兴建及开办医院与各种医疗保健中心,为来自欧洲各基地医疗中心的伤员提供护理和急救物资,为难民进行救济工作等。骑士团的最高领袖是总团长,他在一个委员会的协助下负责管理整个骑士团。骑士团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定期举行的大会。

作为一个宗教修会,马耳他骑士团属于教廷的修会及善会部管辖,但他又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与教皇国保持著外交关系。现今,骑士团的成员约有八千名,其中有普通信徒,也有神甫。骑士团的宗旨是发挥其成员的精神力量,为天主教信仰和教廷服务,并从事慈善活动。

中世纪的马耳他骑士团只有一个等级,由法定的骑士和专业神甫构成,他们履行三大愿誓,一般来说,专职的行政人员总是从这一等级中产生的。在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十六世纪,产生了由分会骑士和正义的捐赠者所构成的第二等级,他们承诺在有生之年要为宗教信仰的完善化和骑士道的尊严奋斗不息。

近世产生了第三等级,由在俗信徒和在俗神甫构成,主要为女性,他们中有很多是在中世纪获得勋章的人,如“骑士和荣誉与虔诚的贵妇人”、“骑士和恩惠与虔诚的贵妇人”等等。晋升到骑士等级的成员,必须有确凿证据说明他们是贵族出身,平民出身的人只能为士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放宽了标准,但迄今为止,仍以出身作为等级评定的主要凭据。

至于热罗建立的医院修会,后改名圣墓骑士团,则是另一个古老但非常特殊的修会,他在教廷的庇护下献身于保护圣地的事业,帮助培养对教廷和教皇本人的个人忠诚,其侧重点和马耳他骑士团则又有不同了。

历史上三大骑士团的崛起与演变

他们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侣,但其实质却是军人,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圣经》,也不是,而是"战斗"!

他们身穿半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仍旧穿着骑士的甲胄。他们的武器不是说教、而是利剑和长矛!

骑士团的建立及其鼎盛时期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侵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结束后,十字军陆续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这一带建立起4个十字军国家,其所占领地首尾相接从南到北竟有1200公里长。由于这一带地处沿海,地势平坦,缺少天然屏障,易攻难守,时刻有遭受进攻的可能,在穆斯林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为巩固这些国家,亟需建立一支常备武装力量。于是,罗马教皇又组织起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12世纪初)、圣殿骑士团(约118年)和条顿骑士团(1198年)。其使命是镇压十字军国家中人民的反抗,与毗邻的穆斯林国家作战,保卫并扩大十字军领地。这三个骑士团不久便发展为精锐的职业军,能够在任何地方与敌人交手。他们在欧洲大规模招兵买马,其实力日渐强大。

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僧侣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天主教会)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

骑士团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归其管辖的支团首领称"支团长",再往下还设有司令、马厩长等,支团长以下的军官组成总会,从属于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

罗马教皇给予骑士团各种特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僧俗统治者管辖。尽管耶路撒冷王国的总主教是教皇的国使,但他也无权支配调遣骑士团。

在名义上,骑士团必须恪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三大戒律。但是,骑士们朝思暮想并且为之忙得不可开交的,却是积累财富。他们根本做不到安贫乐道。而且,十字军国家的僧侣封建主为了借其力量使西欧人长期占据地中海东岸,也给予骑士团以优厚的待遇。因此,骑士团的生活方式极端世俗化。

骑士团敛财的途径,可谓五花八门:

其一,进行"募捐"和接受馈赠。西方的贵族朝圣者请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代购宫殿、房屋和土地,作为到达"圣地"后的住所,朝圣完毕则悉归骑士团所有。1168年,圣殿骑士团收到匈牙利统治者的10000贝桑,其中的6000用来在阿克购买1座宫殿和4所房屋,以备匈牙利统治者到来后享用,后来这些房产全都落入骑士团手中。在12世纪,圣殿骑士团还与法国、捷克的王公显贵签订过类似的协议。善堂骑士团也是如此。英王亨利二世临终前曾赠给它4.2万银马克和500金马克,作为它的活动经费。

其二,经营商业。以圣殿骑士团为例,它拥有自己的船队,参加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并收取高额费用运送朝圣者东来西去。同时,骑士团还经营高利贷和银行业务。因此,当时的人说,在骑士团里"契约账簿比宗教书籍多得多"。

其三,抢劫。这类行为对于骑士团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例如,1153年,十字军国家与埃及人交战,攻克阿斯卡隆之后,圣殿骑士团首先冲进城内,在城墙缺口处派40名士兵把守,不让其他骑士进入,而团员们则在城内挨门逐户地搜索金银。

骑士团的"世俗事业"大获成功,几十年之后,骑士团不仅在东方有领地,而且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英国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属地。

同时,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拥有许多要塞和城堡。到12世纪末,僧侣骑士团成为东西方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团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因为许多一般骑士看到,在十字架的庇护下,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12世纪末期,仅圣殿骑士团已经拥有15000名团员。

后来,随着十字军国家的衰落与崩溃,骑士团在东方已无法立足,但它们并没有解散,而是身着修道服、披盔戴甲地回到欧洲,继续效力于教皇。条顿骑士团甚至还在欧洲建立起骑士团国家,对欧洲的政治和军事生活发挥了长时期的影响。

圣殿骑士团:福祸相继终灭亡

圣殿骑士团的正式名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始创于1118年前后,其团员主要是来自法国的十字军骑士。这个骑士团的创始者最初住在毗邻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宫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一个清真寺,据传此地原是所罗门国王的神殿。"圣殿骑士团"的名称由此而来,有时也译为"神殿骑士团"。另一种说法是:据说当时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把犹太教圣殿内一部分院落划予法国骑士们作为驻地,因而得名。

这个独立的教团内分三个等级:骑士、军士和教士。他们的徽记是一枚红十字章,骑士佩戴在白色外衣上,军士佩戴在黑色外衣上。随后该团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教皇给予的特权、君主王侯的捐赠以及他们的抢劫,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财富。在东方和西欧占有大量地产,还在西欧从事高利贷和银钱业。圣殿骑士团逐渐变成了天主教会内最强大、最富有的僧团之一。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福兮祸所倚,正是这些财富和权势给圣殿骑士团带来了毁灭之灾。13世纪末,西欧封建主在东方所建的殖民地全部被消灭殆尽之后,圣殿骑士团被迫离开巴勒斯坦,转入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活动。而当时统治法国的腓力四世,正陷于财政极其困难的窘境之中。出于觊觎骑士团财产的目的,他暗中与受他保护的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指控圣殿骑士团为异端,于1307年9月13日发出了逮捕法国境内全体圣殿骑士的密令。结果,这个骑士团的几乎全部成员,包括总团长雅克·德·莫莱及其副手雨果·德·佩罗,统统被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大批圣殿骑士在侦讯过程中被折磨死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瓦解。1312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下令,正式解散了圣殿骑士团。

有人统计,腓力四世靠取缔圣殿骑士团掠夺到142万利弗尔巨款。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圣殿骑士团异端案的炮制者此后也相继死于非命。1314年4月20日,就在莫莱被烧死的次月,克莱门特五世死于红斑狼疮。同年11月29日,腓力四世在打猎时丧命。当时的人纷纷传言是莫莱把他们勾到地狱受神的审判去了。然而还有更加辛辣的报应: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监禁的地方,恰巧是圣殿骑士团在法国的总部--塔姆佩尔神庙,并且他就是从这里被送往断头台的。

条顿骑士团:从辉煌到消亡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建立时间最晚的一个,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它于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着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13世纪初,在总团长冯·萨尔扎领导下,该团将活动中心自中东转移到东欧。1226年,应波兰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之召,条顿骑士团前往波兰,攻击波兰的宿敌普鲁士人。康拉德同条顿骑士团立约:骑士团负责进攻普鲁士,康拉德签应把托伦和赫翁诺之间一块领地划给骑士团作为报酬。康拉德的这种引狼入室、目光短浅的政策,给日后的波兰造成了很大的祸患。1237年,条顿骑士团与驻在波罗的海东岸的圣剑骑士团合并之后,势力猛增,成为东欧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此后的50年间,条顿骑士团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鲁士,这样便形成了从东西两方钳制波兰领土,直接威胁波兰国家安全的态势。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是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他已不满足于对波兰的渗透,同时还将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区域。1346年,条顿骑士团又从丹麦人手里夺得了爱沙尼亚。除此之外,条顿骑士团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都有自己的属地,最大的属地则在德国。条顿骑士团在欧洲东北的属地堵塞了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于是波兰、俄罗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联合起来,同他们的共同敌人--条顿骑士团进行斗争。

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军,向占据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军。7月15日,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会战的一方是由波兰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亚盖洛率领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愿部队,共3.2万人,以步兵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国、匈牙利支持的条顿骑士团,共投入2.7万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装骑兵为主。会战结果,骑士团的大部分军队被歼灭,总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联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

此后,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1454年,波兰和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端再起。1462年,在决定性的帕克会战中,条顿骑士团再次失败,总团长也被俘。1466年,骑士团第三次败于波兰,被迫与波兰签订了托伦和约,东普鲁士虽然仍在骑士团的统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属于波兰王国。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王国的藩属,它的成员中已经有一半是波兰人。1525年,骑士团总团长阿尔布列赫特将东普鲁士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骑士团遂失去其原有的显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后来曾于1834年一度恢复,但此后的条顿骑士团与原来意义上的强大的条顿骑士团国家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善堂骑士团:历史上的光荣与现状

善堂骑士团的雏型出现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尚未开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务是进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护来"圣地"朝圣的西方基督徒,供给朝圣者食宿,医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员是以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圣殿"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故又称为"约翰骑士团"。

但是,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结束后,善堂骑士团的宗旨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首领决定:一部分教友继续为饥饿和染病的朝圣者从事慈善工作,但其中心任务是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骑士军,从而逐步变成了纯粹的封建骑士军事团体,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存在了将近200年。其服装是缀有白色十字架的黑色外套,后来又改为红色外套。

14世纪初,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逼之下,骑士团不得不于1310年移到地中海东部的罗得岛。1522年,奥斯曼苏丹苏里曼一世为了解除进犯欧洲的后顾之忧,大举进攻罗得岛,虽然骑士团只有500多名骑士和6000多名士兵,但他们面对20万强敌,毫不畏惧,英勇抵抗,进行了整整半年多的顽强防御战,虽然最终被迫投降,但土军却付出了至少5万人丧生的惨重代价。苏里曼一世对骑士团的勇气颇为赞赏,于是特许这支敌军在1523年1月1日安全撤离了该岛。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马耳他岛及其附近的戈佐岛交给善堂骑士团管辖。于是,骑士团就在马耳他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正式称为"马耳他骑士国"。

此后,善堂骑士团进入了鼎盛时期,船帆上标有马耳他八角十字的战船横行于地中海。18世纪,骑士团的疆域远达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圣克鲁瓦。1794年,美国独立后不久,这个骑士国就很快对它予以承认,并同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马耳他骑士国比美国还要强大得多呢。

1798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远征埃及的途中,将骑士团从马耳他岛上赶了出去,骑士团再度沦落天涯,填到1834年才在意大利的罗马扎了根。此后,它们再度转向经营慈善事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名称也改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军事护理人员骑士团"。

今天,骑士团的总部设有罗马商业街的马耳他大厦,其标志为缩写字母S.M.O.M。像梦蒂冈一样,这块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虽然骑士团的正式公民只有几十人,土地也只有这一幢1.2万平方米的大厦,但它却与世界上8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目前,骑士团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营着几十所教会医院和诊所,收取会员费和慈善捐款;发行自己的护照、货币和邮票。不过,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人们看不到骑士团货币"斯库多"。此外,骑士团邮票只能在向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及中国澳门发信时使用。实际上,骑士团的货币和邮票,绝大多数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购买收藏了。

今天的骑士团非常富有,它的收入来源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它所组织的战地救护和救济工作。而且,它还拥有众多的飞机,当然,都得且用外国机场,因为骑士团自己那块巴掌大的地盘还不及一个普通的飞机场大呢。

骑士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12000多名骑士,其中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意大利前总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美国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纽约天主教特伦斯·库克等名人。骑士团的骑士爵位是可以出售的,价格则因国家而有所不同。比如在美国,每个爵位要卖到5万美元,而在马耳他只需2000美元,但以后每年要缴纳1250美元。没有贵族传统的美国人,为使自己显得尊贵些,特别热衷于像骑士这样的贵族头衔。目前美国共有2300名骑士,是除意大利之外骑士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

圣剑骑士团的由来及解体

圣剑骑士团虽然不属于三大骑士团之列,但它在历史上也曾发挥过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还曾合并到条顿骑士团之内,因此,这里也简单叙述一下它的产生及结局。

圣剑骑士团系德意志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建立。因其所属骑士的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故名。它在13世纪初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侵入波罗的海东岸立窝尼亚地区,故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1240年,骑士团又伙同丹麦、瑞典封建主入侵俄罗斯,占领普斯科夫城,并继续东进,进逼诺夫哥罗德城。1242年4月5日,在冰封的楚德湖上爆发了著名的"冰上交战",结果诺夫哥罗德军队获胜,骑士团被逐出俄罗斯,此后再不敢向东扩张。到16世纪初,骑士团由于内部矛盾逐渐分崩离析,分裂为若干不同的领地。

围绕着争夺骑士团遗产的斗争,又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的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的战争--立窝尼亚战争。1558年1月,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借口立窝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联合反俄,挑起立窝尼亚战争。1560年8月,骑士团主力被俄军击攻,总团长菲尔斯滕堡被俘。1561年11月28日,新任骑士团总团长戈塔尔德·克特莱尔同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在维尔纽斯签约,把立窝尼亚交给立陶宛,骑士团还俗,在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建立公国,从属波兰和立陶宛。次年3月,存在了360年之久的立窝尼亚骑士团正式解体

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

Delitto,意大利语中意为“罪”,是只有少数彭格列家族干部所知道的最高机密。所谓“罪”是在每位彭格列首领的继承仪式上代代相传的小瓶子的名称,是彭格列初代为了把不能忘却的记忆留给后世,在继承仪式上和彭格列指环一起留给自己的继承人,以此作为他成功继承彭格列首领的证明,据说小瓶子里封印的是不能忘却的战斗中流淌的鲜血。

但在继承式中西蒙家族成员却说彭格列“罪”是原本属于西蒙家族的东西,瓶子里的是西蒙初代首领的血“罪”,这也是西蒙家族接近彭格列十代家族,参加彭格列继承仪式的原因。为了使西蒙指环完全觉醒,西蒙家族破坏了继承仪式并抢走了“罪”,初步觉醒后的西蒙家族十代首领古里炎真一人打败彭格列十代所有守护者,破坏了彭格列指环,放言要破坏彭格列家族并让西蒙崛起成为取代彭格列的黑手党,最后回到“圣地”等待指环的完全觉醒。

塔罗牌到底是从哪传出来的....?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时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无力支付周恩来赴法留学的费用,他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严修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学金”。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所说:“周在欧洲时,他本人的经费支持者是南开大学一位创办人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被尊为南开“校父”,与张伯苓等人先后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周恩来则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从南开中学开始,周与严就有很多往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入南开后很快显露出品学兼优的才能,得到严修的格外赏识。经济上严修和张伯苓校长经常资助周恩来,让他为学校刻蜡板或抄写讲义,以补助膳食费。入学第二年,严修破例批准他为南开学校唯一免交学费的学生。1917年,周恩来以平均89.72分的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严修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非常宠爱他,甚至想要这位19岁的青年作他的乘龙快婿,此事传为一时佳话。后来周恩来彬彬有礼的拒绝了这门亲事,严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这位不图财富努力选择自己道路的年轻人,他一如既往的资助他,在严修的帮助下这年周恩来赴日本求学。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来再入南开,成为南开学校大学部第一届文科学生。

周恩来入大学后,积极投身“五四”爱国革命运动,成为天津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1920年1月,他因领导学生运动遭到当局逮捕身陷囹圄,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严修为了保护好这位被他誉为有“宰相之材”的年轻人,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这一年,严修捐款七千元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 ,选派南开大学最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一致同意派周恩来出国留学。在南开校董事会上研究和征求部有关人员的意见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周恩来符合条件,同意派其出国留学。为了给周恩来创造更好的留学条件,严修还特意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的情况,推荐他去英国留学。这年借助“范孙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还有李福景。后来李福景之子李竞的回忆,周恩来1962年还提到此事,说他在法国的留学费用不是靠勤工俭学,而是“范孙奖学金”,正是“范孙奖学金” 起了资助革命的作用。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其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留学费用是交给周恩来支票,让他亲自带走外,以后的学费,都是严修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 1921年严修日记载有:“2月 27日“李琴湘来(李福景的父亲),余将补助周恩来、李福景之学费,交伊持去”。为了感激严修对周恩来的资助,1922年春节,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特去拜谢严修。严修在经济上的帮助,使周恩来免受饥馁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欧学生那样勤工俭学,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去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范孙奖学金”的资助,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及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由于周恩来在欧洲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就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于1950年在中南海西华厅设便宴招待张伯苓校长,当时在场的张希陆(张伯苓的儿子)回忆,总理曾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严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对他人格的认识。吃饭时,端上一碗汤来。总理又深情地说:“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汤,清而有味,是封建社会一个好人。”周总理对严修老先生的资助始终未曾忘怀。

相关链接:周恩来在法国的足迹

几年前,我曾两次访问欧洲。在巴黎,友人应我的恳求,带我寻访周恩来当年在巴黎的时光和足迹,使我终生难忘。今年适逢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谨追忆寻访历程,以寄怀念之情。

在巴黎上千条街道中,位于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毫不起眼,连陪同我的西蒙夫人也很吃惊,连连询问多次才找到了这个偏僻小巷。

但走进戈德弗鲁瓦街,没几步就能看到一面墙上镶嵌着一方墨绿色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是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金字,并配有法文说明:“周恩来,1922年——1924年在法国期间曾经居住在此。” 这块纪念牌是1979年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而特别设立的。

周恩来当年居住的小旅馆就紧挨着这块纪念牌。这家旅馆是一栋干净整齐的三层小楼,法国旅游局的铜牌表明这是一家二星级旅店。老板是一对华人夫妇。

女主人告诉我们,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开一家旅馆,通过中介找到了这处旅馆。“我们发现,小旅馆不但整洁标致,而且舒服温馨,就毫不犹豫地接手了。当时还不知道周总理曾在这里生活过。”她认为自己很幸运:“我们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贷款时,他们一听说是周总理住过的房子,还给了我们一些优惠。”旅馆的1号住房,便是当年周恩来住过的那一间。这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女主人告诉我,前来住宿的中国人并不多,但专程来参观的中国人却不少。周恩来的侄子和侄孙、蔡畅的女儿,还有那些研究历史的中国学者,都曾特意来这里小住。在房子没有被改造前,邓颖超也曾来这里看过。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巴黎。1946年,周恩来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们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据史料记载,周恩来主要为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写文章。有影响的有长达二万五千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报》上分十天连续刊载。那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恩来从法国发回的通讯报导。

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在自己回忆录中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三楼第16号房间,唯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别的东西,真可以说是"身居斗室"。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我翻阅了“留言薄”,许多是中国游客写的,也有用法文、英文、俄文写的。邓颖超和他们的侄子、侄女都留有笔迹,几任驻法大使:韩克华、黄镇、姚广、吴建民……都有签名。一位前苏联汉学家伊凡诺夫访问后留下深情的题词。他说:“……周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战士……他从这里起始,一生奉献于共产主义事业,毕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儿子……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就要离开时,在住房一角一个不起眼的展柜里,偶然发现了一件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珍贵文物,淡黄纸复印件,是周恩来1929年7月下旬回国的时候,带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的一封报告。里面写着对他的评语:“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启(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著。1924年7月20日。”可惜我没有摄像、复制,只能手抄,至今保存在我的《出访笔记》中。

告别法中友协秘书长西蒙夫人时,我对她陪我寻访周恩来巴黎故居表示深情地谢意。她却说:“周恩来是世界名人,和平的旗手,我一向尊重他。今天有机会陪中国友人寻访他当年在法国的故居,也是我的荣幸。我又知道了许多,使我更加钦佩这位伟人。我永远会纪念他。”

塔罗牌的起源很神秘。我们可以肯定,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塔罗牌是种流行的牌戏。富人们出钱制作了精美的纸牌,其中一些至今仍留存下来。问世于1450年或稍早时期的威斯康提-斯弗扎(Visconti-Sforza),就是最早的塔罗之一,而且非常完整。 后来,在十八和十九世纪,一些知名的神秘学(研究占星术、炼金术等知识的)学者发现了塔罗牌。这些人被塔罗牌迷住,发现牌面上的图画拥有强大的力量,绝不仅仅是牌戏那么简单。他们揭示了(或者是设想了!)塔罗牌的“真正”历史,把塔罗牌联系到古埃及的秘密宗教仪式、神秘哲学、魔法、炼金术,以及其他神秘的东西上。他们一直追查到十二世纪早期,那时塔罗牌被结合在几个秘密团体的习俗中,包括黎明祈祷(Order of the Golden Dawn)(注:参见西蒙、斯库斯特的《塔罗:历史、神秘与传说》----Simon & Schuster, The Tarot: History, Mystery and Lore, 1992)。 尽管塔罗牌的根基是古老的神秘学,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塔罗牌的兴趣仍然不断发展,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方向。许多新的塔罗牌被创造出来,以反映这些新视角。例如,美国土著塔罗牌(Native American),草药塔罗牌(herbal),龙之塔罗牌(dragon),以及日本塔罗牌(Japanese)等。 塔罗牌主要被看成一种占卜工具。传统的塔罗占卜,解牌时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称为“问者”----遇到个人问题,想要寻求答案的人,另一个称为“解牌者”----懂得如何解释牌义的人。问者洗牌并切牌之后,解牌者把选出的牌按某种图形(即所谓牌阵)摆开。牌阵中每个位置都有特定的意义,每张牌也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解牌者把这两种意义加以结合,以此揭示问者的问题。 这过程很简单,但却很少用简单的方式来展示。在**里,我们经常看到在破旧的客厅或是内室中进行塔罗牌占卜。一个老女人,坐在阴影里,为一个紧张不安的年轻女孩解牌。干瘪枯瘦的老太婆举起手指摇晃着,点在一张“死神”上。女孩向后倒去,对这恶运的征兆恐惧万分。 直到现在,黑暗的光芒仍然围绕着塔罗牌。有些宗教回避它,而科学界则宣称它是荒唐的符号,是愚味落后的文化的残余产物。现在让我们抛开这些虚幻的东西,只考虑它的本身----这是一套有的牌。问题来了:我们能用它干什么? 答案牵涉到潜意识----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和意识深处,却又表现在日常体验中。尽管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忽略潜意识的活动,但它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著作中着重描述了潜意识的非理性和原始性。他认为,潜意识是我们最不愿承认的欲望和要求的源头。与他同时代的卡尔·张(Carl Jung)则强调潜意识的正面性与创造性。他试图说明,潜意识是人性中那些共通的优良品德的集合。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潜意识的全部内涵与能力,但却有办法揭示它的面貌。为此发展出许多方法----心理学,解梦,想象与冥思。塔罗牌也是这类工具中的一种。 花点时间来考虑塔罗牌中很典型的一张:“剑之五”。这张牌画着一个男人手拿三柄剑,看着远处另外两个人。地上还有两柄剑。当我看着这张牌时,我开始围绕这张图创建故事。我看到一个男人在战斗中获胜,心满意足。他沾沾自喜,很高兴能夺得所有的剑。另外两个人被打败,沮丧而失落。 (嘿嘿,加入剑之五,大家请参考 其实原著是有插入很多的,不知道为什么译者没有这么做) 我所做的是观察一张意义广泛的,并为它编写一个故事。对我个人来说,我的视角是最明显的一种----这张图惟一可能的解释。但实际上,其他人没准会设想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来。或许这个男人正在捡剑。他叫别人来帮他,可他们拒绝了。或者,另外两个人正在打斗,而他想迫使他们停下来。 关键在于,有许多可能的故事,而我选择了其中一个。为什么?因为人会本能地把潜意识映射到事物上。我们始终透过内心的镜头来看待事实。治疗师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特性,并发明了工具来辅助治疗。著名的若斯查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参见何曼·若斯查Hermann Rorschach的《若斯查测验》,瑞士Hans Huber 1927年出版)就是基于心理映射的。 心理映射是塔罗牌有价值的原因之一。这些令人迷惑的图画和符号对于释放潜意识非常有效。这是塔罗牌的个人性,但它还有共通性。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些普遍的需求和体验。塔罗牌的图画抓住了这些共通的东西,并且描绘出来。人们很容易对塔罗牌有反应,因为它代表了某些心理模型。许多世纪以来,塔罗牌已经演变成人类思想和情绪的最基本的集合。 考虑一下“女皇”。她代表母亲的原则----生命处于富饶之地。注意她的图画如何唤起丰饶的感觉。她坐在软软的豪华靠枕上,长袍飘垂折叠,围绕着她。在女皇身上,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与丰富。 塔罗牌的力量源于个人性与共通性的结合。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待每一张牌,但与此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别人所体会到的东西。塔罗牌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你个人意识中隐藏的一面。 在占卜时,我们洗牌,切牌,选出一些牌并摆开。尽管这个过程看来是随机的,但我们仍然认为自己取出了特定的牌。说到底,这就是塔罗占卜的关键----选择我们想要的牌。好了,通常认为随便抽出的牌无法代表任何特殊含义,或是与此相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研究一下“随机”。一般来说,当一个事件是机械作用的结果时,我们说它是随机的。从一组可能性中----所有可能性结果的机率是相同的----选出一个,但没有任何特殊因素。随机事件的这一定义包含两个关键性的假设:它是机械作用的结果,并且没有任何特殊意义。 首先,塔罗占卜并非机械作用的孤立产物。它是一长串意识活动的结果。我们决定学习塔罗牌,我们买了牌,开始研究如何使用它。我们在特定的地方用特定的方式洗牌、切牌。最后,我们用自己的直觉和理解力来解释牌义。 在每一步中,我们都活跃地投入。那么我们为何说占卜是“机械作用的随机结果”呢?因为我们无法解释心理意识如何投入。我们知道自己抽牌时并没有特意去选择,因此就说是随机的。而实际上,这一过程中是否有种深层的力量,一种涉及潜意识的力量?我们的内心状态是否以一种尚未了解的方式影响外部事物?我坚持这种可能性。 随机事件的另一特性是没有任何内在意义。我摇骰子摇出六点,但这并没有任何特殊目的。我同样可以摇出一点,意义是相同的----或者并不相同?我们真的知道这两种结果是均等的吗?或许每件事都有它的意义和目的,其可能性有大有小,但我们从未认识到这一点。 许多年以前,在一次聚会中,我突然很想坐在地上玩骰子。我相信自己肯定能一个个地摇出每个数字。当我开始玩的时候,笑声与嘈杂声渐渐远去。每摇出一个不同的数字,我就更加兴奋。当最后终于成功时,我才清醒过来,回到座位上,对这件事感到惊讶万分。 一方面,六次摇骰子是无关联的,随机的。但另一方面,它们非常有意义。我的内心经验告诉我是这么回事,尽管其他观察者未必赞同。意义何在?那一次,是关于意识与事物之间奇异联系的一课。今天,我知道它还有另一个目的----在大约25年后,当我讲授塔罗牌时拿来做例子! “意义”是一种真正神秘的特性,源于内心与外部现实的交界。每件事物都含有信息----树,歌曲,甚至垃圾桶……但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去体验它时才能感受到。塔罗牌的图画内涵丰富,互相联系,因此包含许多信息。更重要的是,塔罗占卜把各种含义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投入愿望,忠于内心,来发现我们生命中更深层的真实。借着这种寻求含义的方式,我们承认内心愿望的真实性,并有机会揭示它的实质。 如果占卜中有某种含义存在,那么它从哪儿来?我相信它来自我们本身的一部分,来自意识的神奇源头。这是潜意识的一方面,但还不只这些。它就象一个深深了解我们的智者。它理解我们的需求,并引导我们走向我们想要的方向。有人把它叫做灵魂,超意识,或是超我。我则称它为“心灵向导”,因为这正是它在塔罗占卜中扮演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灵向导,它是意义之泉。你的心灵向导始终伴随着你,因为它是你的一部分。你无法切断这种联系,但你确实可以忽略它。当面对塔罗牌时,你向心灵向导发出信号,准备接收它的智慧。这一简单而真诚的行为,使你意识到内心的存在。 我们天生就懂得依赖心灵向导的智慧,但却时常忘了这一点。我们相信头脑,却忘了观察内心。我们的脑子很聪明,但不幸的是,它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力,好让我们每天做出恰当的选择。 当我们使用头脑时,我们经常感到各种事情随机出现,带给我们压力。生活没什么目标,我们总是忍受,因为我们并未真正明白自己是谁,要去向何方。当懂得如何运用心灵向导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就完全不同了。用内心目标把意识愿望列出来之后,我们获得了自信与平和。我们的路程更加有趣,并且更清楚地看到,如何把分散的要素聚在一起,来充实我们的命运。 我使用塔罗牌,因为它是我所发现的最佳工具,可以使心灵向导的私语进入意识。解牌时浮现出的想法、影像和感觉,是心灵向导的讯号。我怎能知道那是个讯号,而不是我的臆想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只能相信自己的经验,并观察所发生的事情。 你不一定非要用塔罗牌来接触心灵向导。塔罗牌的作用和“丹波的魔羽”一样。在迪斯尼**“小飞象丹波”(Dumbo, Walt Disney Productions, 1941)中,小象丹波真的会飞,但他自己不相信。他在身上系了羽毛,把全部信任都放在羽毛上。他认为羽毛能带给他飞行的本领,但当发现羽毛飘走时,他被迫求助于自身的能力。 塔罗牌或许可以帮助你飞行,直到你能自己运用心灵向导为止。现在,不必担心会发生什么事。只需使用塔罗牌,继续课程并做些练习,看看你是否会体验到一些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