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瓦vs尼奥尔比分预测,特鲁瓦对阵奥尔良
1.什么是英法百年战争?
2.萨米的参加比赛
3.贞德生平简介,贞德历史评价,贞德怎么死的?
4.历史上法国与英国共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5.亨利五世是如何取得阿金库尔战役胜利的?
6.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与历史
英法战争?什么时候的?十八世纪还是中世纪?十八世纪,英法双方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加上英国最先进入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张殖民地,剥夺世界资源,为占据海洋霸权。英法之间的矛盾日剧激烈。加上两国的统治者有者扩张的欲望。所以导致英法战争不可避免。
什么是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 ,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萨米的参加比赛
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自1337年至1453年,英法两国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长达116年的“百年战争”。英法先为王位继承问题争权夺利,屡开战火,战争到后期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由封建王朝的混战而成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奥尔良姑娘贞德也因反法侵略的不屈意志而流芳百世。
中世纪,英国诸王通过与法一系列联姻,均成了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寺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这次战争分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的完全破坏,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年),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和波尔多与巴荣讷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年),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国力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年)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年),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从小就开始了牧女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她逐渐成为一个性格坚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少女。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奥尔良解放的钟声敲响了!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敌人闻风丧胆,听到贞德的名字就吓得发抖。人们高唱赞美诗,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国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贞德已经变成了“天使”,人们到处都在歌颂她,称她是“圣人”。国王赐给她大量财帛和“贵族”称号,她都拒绝接受,决心继续完成解放法国的事业。
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他们害怕人民比害怕英国人还厉害,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竟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的义愤和高度的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持续了116年之久的英法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的争夺和战争。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增强,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的雇佣军优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这促使法国第一次建立了常备雇佣军。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当时虽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作战中去。这些都对英法军队乃至西欧国家军队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贞德生平简介,贞德历史评价,贞德怎么死的?
比赛日期比赛性质代表球队对手球队主客场比分胜负状态出场时间进球助攻得牌详情2015-05-09法乙南锡克莱蒙费朗1:0首发90-- 2015-05-02法乙南锡阿雅克肖2:0首发90-- 2015-04-29法乙南锡瓦朗谢讷1:1首发901- 2015-04-25法乙南锡特鲁瓦2:0首发90-- 2015-04-18法乙南锡克里特尔1:1首发90-- 2015-04-11法乙南锡尼奥尔1:2首发90-- 2015-04-04法乙南锡勒阿弗尔1:0首发90-- 2015-03-24法乙南锡欧塞尔2:1首发90-- 2015-03-14法乙南锡加泽莱克0:1首发90-- 2015-03-07法乙南锡拉瓦勒1:1首发90-- 2015-02-28法乙南锡图尔1:1首发90-- 2015-02-20法乙南锡沙托鲁6:0首发53-- 2015-02-14法乙南锡索肖2:0首发90-- 2015-02-10法乙南锡布雷斯特2:1首发90-- 2015-01-31法乙南锡尼姆1:1首发90-- 2015-01-20法乙南锡奥尔良2:2首发90-- 2015-01-10法乙南锡昂热1:3首发90-- 2015-01-04法国杯南锡圣艾蒂安0:1首发120-- 2014-12-20法乙南锡克莱蒙费朗1:2首发90-- 2014-12-13法乙南锡阿雅克肖0:2首发90-- 2014-12-06法国杯南锡特鲁瓦3:1首发86-- 2014-12-02法乙南锡瓦朗谢讷0:1首发90-- 2014-11-25法乙南锡特鲁瓦0:1首发90--
历史上法国与英国共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贞德生平简介,贞德历史评价,贞德怎么死的?
贞德(Jeanned'Arc,1412—1431),法兰西民族女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1337—1453),她勇敢地承担起率领法国军民抗击英军侵略的重任,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法百年战争,本来是两国争夺土地,争夺富庶的弗兰德尔地区的封建战争,战场主要在法国,对法国破坏极大,随着英国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开始了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1415年,贞德3岁时,英王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许多法国封建主或被打死或成为俘虏。法王查理六世不得不向英国求和,于1420年同英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规定: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摄政王;英王将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结婚,继承法国王位,使英法两国联合;不承认查理六世之子为法国继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后去世,亨利五世的幼儿亨利六世被宣告为英王兼法王。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民反对亨利六世作为他们的国王,但是勃艮第公爵却予以承认。勃艮第公爵系王族的旁系,与王族嫡系有矛盾,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地,与英军结成同盟。在1430年前,罗亚尔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在英国和勃艮第人手中,法王室控制的地区,实际不及法国全部面积的一半。贞德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的时代。
1412年1月6日,贞德诞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和洛林交界处的一个叫做杜瑞米的村庄里。父亲热德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农民,担任过杜瑞米地方的军事统领,负责过防卫事务并兼管税收事务,还调解过本乡人的纠纷。他在本乡居民中很有威信,是杜瑞米村七个名人之一。母亲伊莎伯拉同她父亲一样,是天主教徒,为人善良、温和,但性格坚强,对子女管教很严。幼年的贞德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背诵祷告词和尊奉天主教的圣徒,父母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正直勤勉的品格对贞德有很大影响。
贞德的家乡邻近勃艮第公爵的领地,属于法国国王管辖,地处交通要道。从1412-1428年间几次受过勃艮第人的洗劫,经受了战争的扰乱,此外,全国各地的消息通过南来北往的过路人传到这里,不断地触动人们的心弦。国家政治衰败,人民遭受痛苦,这些社会事实强烈地 *** 了贞德,使她很快地成熟了起来,决心投身到救国战争中去。
贞德和许多朴实的法国农民一样,把国王看成是天意的代表,祖国的象征,把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拥护法国王太子查理登位,贞德也以此作为自己拯救祖国的一个重大任务。
1428年5月,英军又向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进逼,妄图一举吞并整个法国。当时法国王太子查理及其宫廷在英军进攻的面前,显得懦弱无力,不知所措,因而法国处境危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贞德前往梵古拉省城,求见省长巴特古,要求省长帮助去见王子,由她率领军队攻打英军。贞德初次见到省长时,省长对她根本不以为然。把她当成应当受家长管教的顽童,让陪同她前来的姐夫领她回家。1428年10月,英军围攻奥尔良,法国国内形势吃紧。贞德身着男装,第二次去见省长,当面大声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恢复王权,打败英军,解救奥尔良,解救法国。她以强硬的口吻向省长巴特古说道:法兰西将得到“洛林边境的童贞女”的拯救。贞德炽热的爱国情感,激昂的言词使省长大为震惊,遂允许两名军官护送她去希农见王子。
1429年1月至2月间,贞德到达希农,几经盘查后,见到了王子,她借上帝的名义坚定了王子的信心,晓以民族大义,使王子终于承认她作为拯救奥尔良的救援军首领去解救奥尔良,并赐她军旗、战马、佩剑。
1429年4月27日,贞德身穿铠甲,骑着雪白色的战马,率领3,000余救援军,打着绣有耶稣玛丽亚圣像的白边军旗向奥尔良进军。这时奥尔良被英军包围已有半年之久。英军在它四周建造了12座进攻性的堡垒,而且还投入巨大的力量来挖掘通往城内的地道。奥尔良人民顽强抵抗,同时也盼望着法军的解救。4月29日贞德率军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奥尔良城。全城的军民情绪高涨,热烈迎接女英雄。5月3日法兰西王军的另一支部队也从吉延向奥尔良进发,4日清晨到达奥尔良。城内外正义之师大会师,激发了全城军队抗英杀敌的决心。5月4日,英、法军队在英军占据的圣洛浦发生激战,贞德赶赴前线参战,法军官兵看到贞德,士气大振,蜂涌上前夺取了圣洛浦,从而保证了粮草补给线的安全。5月6日,法军又夺回奥尔良城附近英军占据的白朗、奥格斯丁两个堡垒,英军死亡114人,40人被俘。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城关键的一战夺取土尔斯堡的战斗开始了。早晨7时,法军发动进攻,使用云梯奋力攀登,英军拼死抵抗,推开法军攻城的云梯,不少法军士兵掉到护城河里。双方激烈争夺,法军未能得手,贞德脚也受了伤。中午,贞德在督战中不幸胸下中箭,被左右将士救回,法军士气受到很大影响,战至傍晚,未能攻入土尔斯堡。奥尔良城司令彼士德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灰心,打算命令吹号收兵。此刻,贞德不顾伤痛,挣扎到守城司令面前阻止他的命令,要求延长作战时间。
决定性的时刻来临了,贞德从身边军士手中夺过战旗奋力挥动,先锋将达伦又从贞德手中接过战旗。全军看到飘扬的战旗,意识到总攻已经开始,刹时间,潮水般地涌向敌阵,从南面冲上土尔斯堡。英军早已疲惫不堪,看到勇猛的法国士兵,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夺路逃跑。
土尔斯堡北面的出路是一座刚刚架好的便桥,英军争相拥上便桥逃生。不料法军事先埋伏好一船火药在桥下爆炸起来,许多英军官兵当场炸死,侥幸未死者也掉到河里毙命,英国守军全军覆灭。奥尔良城在历时半年的围困之后宣告解围。
这一仗大大挫败了英军的锐气,英军司令彼得福在致英 *** 的信中写道:“堡垒已被攻陷,似乎是上帝攻进来了。”“他们所依仗的是一个女子,她运用了神秘的方法作战,这一次的打击不单使我们在此处的人数减员,并且也减少了其他士兵的勇气。”
奥尔良的胜利是整个百年战争的转折点,这是法国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人民为了表达对贞德的崇敬,把她称为“奥尔良少女”。
奥尔良大捷以后,贞德决定立即向兰斯进军,以便替王子加冕,因为照贞德看来,要使祖国得到彻底解放,没有一个合法的国王不行,而按法国的传统,一个合法的国王需要在兰斯大教堂接受隆重的加冕礼,所以夺取兰斯并替王太子加冕,当时是关系到法国民族命运的大事。1429年6月27日法军在贞德率领下势如破竹地接连拿下兰斯等城市。6月10日,兰斯的一个英军守将在投降书中写道:“向世界最勇敢的女子投降。”
1429年7月17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加冕礼,王子正式登位,称查理七世。这时查理七世执意同勃艮第公爵议和。议和的建议是由勃艮第公爵在奥尔良战役之后提出的。8月5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和约。勃艮第公爵许诺15天后交回巴黎,贞德对此议和不满,但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还是遵从了王命。她在一封致兰斯公民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不赞成协定,我不知应否遵守这种协定,为的要保守王的尊严,不得不如此,……”。15天期限过后,巴黎仍然留在勃艮第人手中。
勃艮第公爵的议和建议,显系缓兵之计,贞德决定夺回巴黎。1429年9月8日,贞德率军进攻巴黎城,9日,查理七世却命令撤军,贞德不想抗拒王命,但准备先从塞纳河上临时架起的桥上攻入巴黎后再撤。查理七世得知后又马上命人当夜拆除这条进攻的必经桥梁。此后战斗虽然持续了几日,终因粮草不足,围攻遂告失败。
1430年5月中旬,英军和勃艮第人又联合起来,为了巩固巴黎的防务,向兰斯一线出击。1430年4月初,兰斯左侧的军事重镇康边告急,贞德立即奔赴康边。1430年5月23日清晨,贞德率少数队伍主动向英军攻击时,寡不敌众,被迫向康边城撤退,由贞德断后。城防司令官弗来威惧怕敌人冲进城来,竟拉起吊桥把贞德拒之城外,勃艮第军队包围了贞德,贞德仍奋勇作战,不幸被身边的叛徒拉下马来落入敌手。
查理七世见死不救,不去赎取贞德。在囚禁中贞德曾试图逃跑,但未成功,被从波黎厄城堡转移到更远的波赫福瓦城堡。1430年7月14日,勃艮第人以10,000金币把贞德卖给了英军。英国人物色了一位神学的博士柯松来主持对贞德的宗教审判。1431年2月21日首次开庭。审判官轮番地向贞德发出冰雹似的盘问,贞德镇定果敢,在法庭上对答如流,有些回答十分精彩,例如:
“你对那些吻你的手脚,摸你的战马的人民如何想法呢?”
“穷苦的人民乐于接近我,这是因为我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保卫他们。”
“上帝憎恨英国人吗?”
“我不知道上帝对英国人是爱还是恨,但我确信,侵略者除了被杀死的外,统统都要被赶出法国!”
后来,法庭又把公开审讯改为秘密审讯。审讯一直继续到3月24日。3月28日,教会法庭判决她犯有70多条所谓罪状。4月2日,又归纳为12条,诸如“妖术惑众”、“穿戴男装”、“轻薄教会”、“傲慢渎神”等等莫须有的罪名。
贞德拒绝了法庭对她的判决,至死不说一句累及国王的话,英国人企图败坏法国国王声誉的阴谋破产了,因而加强了对贞德的残酷折磨。贞德始终不屈不挠,法庭因而最后宣布她是“屡教不改的异端”、“魔女”,并判处火刑。
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英勇就义。
贞德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法国人民的心中。在贞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更高地举起民族斗争的旗帜,终于在1453年取得了抗英战争的胜利。
“百年战争”结束后,经过多年重新调查审理,在1456年6月16日,推翻了1431年对贞德的判决。
贞德一直被认为是法兰西的民族英雄,1979年5月,值奥尔良战役胜利450周年之际,法国曾举行仪式来纪念她。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739
亨利五世是如何取得阿金库尔战役胜利的?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
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
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
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国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
结果法国被迫于1360年签订不平等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
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
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
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
在法国圣女贞德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虽然贞德于英军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
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法国帮助美国,所以英法两国也有交战;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英国曾向法。西。斯。控制下的法国宣战
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与历史
取得阿金库尔战役胜利的英国国王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母为玛丽·德·伯翰。他生于蒙茅斯(在威尔士)。在他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德比伯爵。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亨利被国王理查二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1415年8月,亨利五世率4.6万精锐部队自朴茨茅斯出发,在塞纳河口附近登陆,攻占哈弗拉城后,向加来方向进发,渡过索姆河,在阿金库尔与法军相遇,开始了著名的阿金库尔之战。
英军在围攻哈弗拉时,士兵因疫病死亡2/3,随同亨利五世到达阿金库尔的只有1万人左右。而法军有4倍于英国的优势兵力,但法军缺乏训练。而且法军统帅奥尔良公爵查理没有接受以前的教训,战斗开始,他一味命令向前冲锋。英军则采取以前在克雷西和普瓦捷作战时的战法,利用有利地形,用弓箭手从两翼猛烈射击,大量杀伤法国骑士团。10月24日,阿金库尔会战开始,激战数刻,法军大败,损失1.5万之众,许多名门贵族战死,其中包括3个公爵和7个伯爵,法军统帅奥尔良公爵查理也成为亨利五世的阶下囚。阿金库尔之战,英军虽然大获全胜,但是亨利五世认为自己兵力薄弱,而且天气炎热,士兵身心疲劳,不宜继续作战,就从加来班师回国。
1417年8月,亨利五世率4万精兵再次从诺曼底登陆侵入法国。法国由于党争,武备松弛,英军以破竹之势很快占领诺曼底全境。这时,亲英国的勃艮第党乘势袭击巴黎,驱逐奥尔良党,控制了权力。法国太子查理为调解两党消除私怨,共同御敌,1419年9月10日,太子查理约勃艮第公爵约翰会谈。由于谈判破裂,太子的随从杀死了约翰。约翰之子腓力大怒,并进一步投靠英国。1420年,勃艮第党和英国签订特鲁瓦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法王把公主卡萨琳嫁给英王亨利;法王废黜其王储查理太子,承认亨利为法国王位合法继承人;在法王查理六世未死之前,英王在其占领地拥有统治权。6月2日,亨利和卡萨琳结婚,然后凯旋回国。
被废的太子查理在朗该多克召集一些兵力,于1421年5月在包格击败英军,并使布列塔尼公爵站到他的一边来了。这使英王亨利五世不得不赶来法国。但是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却患了重病,不久逝世,年仅1岁的亨利六世即位。
英法百年战争的起源与历史
百年战争是英格兰、法国瓦卢瓦国王、法国贵族派系和其他盟友之间就法国王位和法国土地控制权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冲突。它从 1337 年到 1453 年。这个名字来源于 19 世纪的历史学家,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百年战争的背景:法国的“英国”土地。1066 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时,英法王位之间在大陆土地上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他在英格兰的后代在法国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亨利二世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安茹郡,并通过他的妻子控制了阿基坦公爵领地。法国国王日益增长的权力与他们最强大的权力(在某些人眼中与英国王室附庸相当)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温,偶尔会导致武装冲突。
1204 年,英格兰国王约翰失去了诺曼底、安茹和法国的其他土地,他的儿子被迫签署了割让这片土地的巴黎条约。 作为回报,他接受了阿基坦和其他领土作为法国的附庸。这是一位国王向另一位国王鞠躬,1294 年和 1324 年发生了进一步的战争,当时阿基坦被法国没收并被英国王室夺回。由于仅阿基坦大区的利润就可以与英格兰相媲美,因此该地区非常重要,并且与法国其他地区保持着许多差异。
百年战争的起源:14世纪上半叶,当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与苏格兰的大卫布鲁斯发生冲突时,法国支持布鲁斯,加剧了紧张局势。随着爱德华和菲利普准备开战,这些进一步上升,菲利普在 1337 年 5 月没收了阿基坦公国,以试图重新确立他的控制权。
这是百年战争的直接开始。但是,使这场冲突与早先的法国土地纠纷有所不同的是爱德华三世的反应:1340 年,他为自己宣称了法国的王位。他有一个合法的权利要求——当法国的查理四世于 1328 年去世时,他没有孩子,而 15 岁的爱德华是他母亲的潜在继承人,但法国议会选择了瓦卢瓦的菲利普——但历史学家没有不知道他是真的想争夺王位,还是只是将其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以获取土地或分裂法国贵族。可能是后者,但无论哪种方式,他都称自己为“法国国王”。除了英法之间的冲突,百年战争也可以看作是法国王室与主要贵族争夺关键港口和贸易区控制权的斗争,同样是法国王室中央集权与当地法律和独立性。
两者都是英国国王-公爵和法国国王之间封建/终身关系瓦解的另一个发展阶段,以及英国国王-公爵和法国国王之间的法王权/终身关系日益强大的发展阶段,以及法国王室日益强大的力量。
随着英格兰和法国在争夺卡斯蒂利亚王位的战争中光顾对方,紧张局势再次升级。冲突造成的债务导致英国挤压阿基坦,其贵族转向法国,法国又再次没收了阿基坦,战争在 1369 年再次爆发。法国新的瓦卢瓦国王、知识分子查理五世在一位能干的游击队领袖的帮助下Bertrand du Guesclin,重新征服了英国的大部分收益,同时避免与进攻的英国军队进行任何大规模的战斗。
黑王子于 1376 年去世,爱德华三世于 1377 年去世,尽管后者在他的晚年表现不佳。即便如此,英军还是设法阻止了法军的胜利,双方都没有寻求激战。陷入僵局。到 1380 年,也就是查理五世和杜·盖斯克林都去世的那一年,双方都对冲突感到厌倦,只有零星的突袭和停战。英格兰和法国都由未成年人统治,当英格兰的理查二世成年时,他重申自己对亲战贵族(和亲战国家)的主张,为和平而求和。查理六世和他的顾问们也寻求和平,有些人继续十字军东征。理查德随后变得对他的臣民过于专横并被废黜,而查尔斯则发疯了。在 15 世纪早期的几十年里,紧张局势再次升级,但这一次是法国的两个贵族家族——勃艮第和奥尔良——在代表疯狂国王的统治权问题上。
在奥尔良的首领被暗杀后,这个师在 1407 年引发了内战。奥尔良一方在他们的新***之后被称为“Armagnacs”。在叛乱分子与英格兰之间签署条约的失误之后,只有在英国人进攻时法国才爆发和平,1415年,一位新的英国国王抓住机会进行干预。这就是亨利五世,他的第一次战役在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中达到高潮:阿金库尔。批评者可能会攻击亨利的糟糕决定,这迫使他与一支更大的追捕法国军队作战,但他赢得了这场战斗。
虽然这对他征服法国的计划几乎没有立即影响,但对他的声誉的巨大提升使亨利能够为战争筹集更多资金,并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亨利再次回到法国,这一次的目标是占领土地而不是进行野餐;他很快就控制了诺曼底。勃艮第家族和奥尔良家族之间的斗争仍在继续,即使在会议同意决定采取反英行动时,他们还是再次发生了争执。这一次勃艮第公爵约翰被王太子的一个党派暗杀,他的继承人与亨利结盟,于 1420 年在特鲁瓦条约中达成协议。英格兰的亨利五世将娶瓦卢瓦国王的女儿,成为他的继承人并担任他的摄政王。作为回报,英格兰将继续与奥尔良及其盟友(包括王太子)作战。几十年后,一位僧侣在评论约翰公爵的头骨时说:“这是英国人进入法国的洞口。”该条约以英语被接受,勃艮第人拥有土地——主要是法国北部——但不在南部,法国的瓦卢瓦继承人与奥尔良派系结盟。
然而,在 1422 年 8 月,亨利去世了,疯狂的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紧随其后。因此,亨利九个月大的儿子成为了英格兰和法国的国王,尽管主要在北方得到承认。亨利六世的摄政者在准备进军奥尔良心脏地带时赢得了几场胜利,尽管他们与勃艮第人的关系变得不稳定。到 1428 年 9 月,他们正在围攻奥尔良镇本身,但当指挥官索尔兹伯里伯爵在观察这座城市时被杀,他们遭受了挫折。然后出现了一个新人:圣女贞德。这个农家女孩来到王太子的宫廷,声称神秘的声音告诉她,她正在执行一项将法国从英国军队手中解放出来的任务。
她的影响重振了垂死的反对派,他们打破了奥尔良周围的围攻,多次击败英国人,并能够在兰斯大教堂为多芬加冕。琼被她的敌人俘虏并处决,但法国的反对派现在有了一位新国王可以团结起来。
经过几年的僵局,当勃艮第公爵于 1435 年与英国决裂时,他们团结在新国王周围。阿拉斯会议之后,他们承认查理七世为国王。许多人认为公爵已经决定英格兰永远无法真正赢得法国。奥尔良和勃艮第在瓦卢瓦王冠下的统一使英国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战争仍在继续。1444 年,英国的亨利六世和一位法国公主达成了休战协议,并缔结了婚姻,战争暂时停止了。这一点,以及英国政府为了达成休战而割让缅因州,在英国引起了强烈抗议。
当英国人打破停火协议时,战争很快又开始了。查理七世曾用和平改革法国军队,这种新模式在欧洲大陆上对英国土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 1450 年赢得了福尔米尼战役。
到 1453 年底,英国土地酒吧加莱毕竟已经被夺回并且担心英国指挥官约翰塔尔博特在卡斯蒂永战役中丧生,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