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吴越钱塘_中冠联赛杭州吴越钱塘
1.钱塘指的是哪个城市
2.钱塘江属于西湖吗
3.望海潮描绘钱塘江的两句
钱塘江的源头按照目前的说法在:安徽省休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在历史上,钱塘江发源地一直存在着南源和北源的说法。最早是《汉书·地理志》上说,浙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来郦道元《水经注》也认同了这一说法,把新安江上游安徽休宁作为钱塘江源头。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逐渐向南推进,江浙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人们发现钱塘江另一条干流衢江及其上游的流域面积更大,年均径流量也远远超过新安江。国际地理学界确定的河流源头三要素——流长、流域面积和流量,三分天下南源有其二,超过北源。据此,1997年新华社报道称,“钱塘江源头出自浙江西部开化境内。”其实,此前1979年《辞海》早有明文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钱塘江干流情况
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在练江这一段当中,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分别是丰乐河、富资水、扬之水。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注入千岛湖,一直往下流。然后,跌出大坝到达浙江境内,到了建德,先是叫做新安江,进入桐庐县后名富春江。到了杭州闻家堰,这条河流又改叫钱塘江。之后汇入东海。
文化渊源
钱塘江是吴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于钱塘江南北两岸,可称"吴越并载之"。有相关证据表明,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萧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吴越文化是钱塘江文化的根基和母体。吴越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征为钱塘江文化的发展打下深刻烙印。钱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吴越文化的气质。
在钱塘江流域广大的区域内还分布着良渚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等多个区域文化。他们千姿百态,具有明显山水地域色彩,极富文化特色。作为玉文化的代表的良渚文化历史悠远,其"祥和、图腾"的特点,为其增添了厚重而朴实的色调;南宋文化中的"世俗化、市井化"特色,与江河渡头结合,便有了如七堡茶馆、笕桥老街的风韵;西湖文化"精致、和谐"的特征也融进了钱塘江文化,诞生了《富春山居图》这样的巨作;运河咿呀的摇撸声与放排人的山歌共鸣。这些无不对钱塘江文化起着有益的补充和借鉴。钱塘江文化继承了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的特色,在与西湖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共融中又有着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更具"大气、开放"的特质。
钱塘指的是哪个城市
北源新安江,南源马金溪。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北源新安江,南源马金溪。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宁县六股尖东坡,源头海拔1350米,北流近20千米左江龙溪后称大源,东北流约17千米,右纳小源后称率水(上游在率山,故名)。以下在休宁县境右纳沂源,新岭水,汊水,在屯溪左汇横江后称渐江,东北流21千米至浦口,左纳新安江最大支流练江后始称新安江。
马金溪,为兰江上源,源出皖境县青芝埭尖北坡,源头海拔810米。汇流后称龙田溪,东南流入浙江省称齐溪,右汇源出莲花尖的左溪,至马金镇右汇何田溪后称马金溪,折向西南流,左汇村头、金村、右汇中村、池淮诸溪后称常山港。再下行右汇龙山溪,左汇(九王)溪后入常山县境。
钱塘江属于西湖吗
钱塘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一、钱塘指的是哪个城市
钱塘在浙江省杭州市,前222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隶属于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隋朝置杭州,钱唐县成为首县。唐朝,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南宋时,再次建都杭州,钱塘县与仁和县升为赤县,同为临安府首县。
二、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望海潮描绘钱塘江的两句
不属于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不属于西湖。西湖,总共有8个入水口。西湖的水引自钱塘江,排出的水进入京杭大运河,整个周期要33天。2003年开始实施的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改写了以前的引水方案。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引进的江水多了沉淀这一步骤。
水资源保护
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应当科学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进钱塘江地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在城镇区域实施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污水经处理达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在不具备城镇生活污水管网排放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与排污规模相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
市人民政府应当与新安江水电站有关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根据防洪、灌溉、航运、旅游、供水等水资源配置的需求,调整新安江水库蓄水库容,保证下游生态基流。
“拥江发展”
一、要有历史观
要在历史长河中,审视钱塘江对于杭州的重要意义。要以宽广视野和审慎考量,把钱塘江塑造成一处能够比肩西湖的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遗产。要像白居易建造白堤、苏轼建造苏堤一样,建设经营钱塘江。
二、要有区域观
作为穿越城市、贯穿市域的江河,钱塘江的发展战略,要从整个杭州的发展战略中进行把握;而作为浙北的母亲河,还要处理好与太湖流域防洪排涝的关系,协调好钱塘江与大运河、西湖对于杭州的不同意义作用,处理好钱塘江上下游流域水文、景观和功能的关系。要做中国的钱塘江,而不仅仅是杭州的钱塘江。
三、要有文化观
要从厚重的历史中梳理当地文化特色,挖掘钱塘江每一段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景观特质,比如桐庐的隐士文化;即使是同一段江,两岸文化也是不同的,比如一江之隔富阳城区和龙门古镇。
“拥江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组,要以全面、系统、综合的思维,站在市域统筹的角度,把生态、历史、人文、画意融合在一起,把钱塘江两岸综合保护和开发做成一个“能经得起时代检验和历史考验的千年大事”。
《望海潮》钱塘江的两句诗词如下: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这句词描绘了钱塘江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东南形胜指钱塘江位于东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风景优美;三吴都会则指钱塘江流域的苏州、湖州和杭州,是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钱塘自古繁华则强调了钱塘江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繁荣。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句词则具体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云树绕堤沙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河堤,钱塘江的两岸沙堤如带,给人以静谧之感;怒涛卷霜雪则形象地描述了钱塘江浪涛翻滚,犹如怒吼的狮子,浪花如霜雪般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天堑无涯则形容了钱塘江的宽广和深邃,古时候钱塘江称为天堑,这里用无涯来形容其广阔无边,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3、整首《望海潮》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描绘了东南地区的繁华景象和钱塘江的壮丽景色。柳永通过这两句诗词,将钱塘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紧密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同时,《望海潮》这首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欣赏。
4、《望海潮》中描绘钱塘江的两句诗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的地理优势、历史渊源和壮丽景色。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柳永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也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望海潮》作者柳永生平:
1、柳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他出生于一个世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家族衰落,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为了谋生,他长期在外漂泊,浪迹天涯。
柳永的词作以清新脱俗、婉约柔美著称,他在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词作题材广泛,表现了漂泊、离别、羁旅、艳情等人生百态,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恨、欢愉失意等情感。他的词风柔美细腻,温婉含蓄,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柳永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传唱,也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甚至有一些名妓也因为喜欢柳永的词而对他产生了好感,与他交往密切。
柳永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柳七郎。他的词作不仅在宋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元明清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明代,甚至有人将柳永的词作与李白的诗歌相提并论,称其为柳李之变。
3、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词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